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8 19:07:50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给高校教师回信。在回信中,**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解决事关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突出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高等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些论述启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要立足“国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也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和树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立德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立大德、守公德、明私德。所谓大德,是站在国家民族的宏观高度而看待的德,具体指向理想信念维度,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谓公德,是指影响社会风气与发展的中观之德,其内涵具体指向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包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集体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私德,是指个人习惯、作风、品行等表现出来的个人道德修养。作为立德的目标,树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二是培养具有世界视野与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三是培养知识能力过硬并能为社会造福的有用之人。**有关立德树人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思想,汲取了我国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的思想内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是对教育的理性回归与正本清源。这也启示我们,高等学校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人的立场,以立德作为先导因素和基础前提、将树人视为根本目标和最终归宿,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对该校老教授提出的期望,也是对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既适用于钢铁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适用于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扎根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独特的国情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世界竞争力。**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国教育发展在借鉴中创新的难题。伴随国家经济的腾飞,未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实体必将集群崛起。奋力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复兴和领跑世界,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责任。这也启示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自信,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体系,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高校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既传授好专业知识,又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教学生做人、引导学生立志报国,才能引导学生把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扎实的学识是高校教师立身之本。教师要想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触动和感染学生的心灵,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自己要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这就要求高校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抓好专家型教师队伍这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让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程霞,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