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著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蒲松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文章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9 23:30:29

原因

对于蒲松龄写成《聊斋志异》的原因,并非顺风顺水写成,而是逆境成就这部著作。如果蒲松龄考取功名,成为朝廷命官,或许不会有《聊斋志异》。

1.家族衰落。

虽然蒲松出生大家族,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了。蒲松龄一生都在农村生活,过着“家门暂到浑如客,壅米将空始欲愁”的穷困潦倒的生活。史料记载,蒲松龄才富五车,也只好穷守蔽庐。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只得到外乡“坐馆”,以“舌耕”度日。

蒲松龄教书期间,他多次替人代笔,写写寿屏锦幛、叙跋疏表,无所不包。康熙十二年淄川大旱,眼看要过年了,孩子们闹着要吃要穿,而家里好无隔夜粮,甚至连给灶王爷供奉的祭品都没有。蒲松龄呼天唤地,悲从中来。绝望之中,他只能把搜神志怪、神异故事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勉强撑持着活下来。

蒲松龄著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蒲松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文章(5)

2.多次落榜。

蒲松龄一生接受的是封建传统教育,他始终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但屡考屡败,屡败屡考。由于家庭藏书较多,蒲松龄从小就喜欢上读书,经、史、诗、文皆过目成诵。19岁虽然在县、府、道接连考了三个第一,中了秀才,但此后十年却屡考不中,每次都“病鲤暴腮,飞鸿铩羽”。

蒲松龄著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蒲松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文章(6)

康熙十七年,蒲松龄再次落第,和朋友李文贻在大明湖游玩,借此消愁。面对良辰美景,蒲松龄伤心了。此后他写下有名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名,感叹自己固然是抱玉卞和,无奈考官是糊眼冬烘鬼,也难以近身。在历尽辛酸后,蒲松龄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弊端,八股文重压,科举考试的不公,甚至考官连好文章都不懂,他一气之下,无处发泄,就把精力投入到写作之中。他在《感愤》一首诗中写道:“新闻总人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在《聊斋自志》中有一句:“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正是这些文字的发泄,我们会在《聊斋志异》中找到他通过孤鬼精灵、奇人异事,来反应清朝的社会景况。

蒲松龄著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蒲松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文章(7)

3.盛世之机

蒲松龄有才,但却没有用武之地。年轻时,他曾与朋友办了个“郢中诗社”,想在学问、道德、文思方面有所发展。他赋诗酬答,相互磨砺。因此练就很深的文字功底。康熙年间,蒲松龄曾住进青云寺苦读,晨诵夕读,不遗余力。他不仅擅长短篇小说创作,而且精通诗词文曲。除了《聊斋志异》,他还写了大量作品,其中诗有九百余首,文有400多篇,词有100多阙,曲有14种,戏有3出,杂著数种。

蒲松龄著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蒲松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文章(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