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作为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他的《聊斋志异》你可能没读过,但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你一定看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倩女幽魂》三部曲了。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
蒲松龄故居
《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起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双壁”,可见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蒲松龄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乡试考试,获县府道三试第一,但在接下来的考试当中却屡试不第。在乡试的道路上,蒲松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21岁到63岁,一生参加7次乡试,未有一次成功,直到72岁的时候才援例成为贡生,贡生相当于举人的副本,意思是他做秀才的时间长了,靠排队排到了贡生。
作为一个文人,蒲松龄一生是不幸的,由于其贫困潦倒,连写书都成了难题,直到41岁的时候经人推荐,才成为一位教书先生。
蒲松龄写《聊斋》时,曾得王渔洋的赏识,两次为其题辞。说道王渔洋,6岁入学,8岁能诗,15岁《落笺堂初稿》诗文出版,17岁应童子试,三试皆是第一名,被誉为“神童”。22岁考中进士,26岁出任扬州府推官,博学善诗深得康熙赏识,后官至刑部尚书,地位显赫。
据考证,康熙二十六年(1687)正月,王渔洋到淄川吊唁好友毕盛育,彼时蒲松龄正在毕家教书。二人就此相遇,王渔洋对蒲松龄的作品很是称赞,并为蒲松龄刚刚完成初稿的《聊斋志异》题诗。当时的王渔洋已经是文坛领袖,他的题诗对对蒲松龄声名的提高及《聊斋志异》日后的广泛流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715年,蒲松龄因病去世,后人将他埋葬在他的老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
蒲松龄墓被掘,随葬的书不是《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