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评点】宝钗扑蝶,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最为精彩的两幅人物定格的唯美画图。一个是风和日丽、蝴蝶纷飞,一个体态丰满的女孩在扑蝴蝶;另一个是花落花飞、红消香断,一个很瘦弱很孤独的女孩在埋葬落花。两种完全不同形态的女性美。二者同时出现在第二十七回,就象第五回,黛玉和宝钗共占一首判词一样。
1、话说黛玉正自悲泣,宝玉、袭人一群人送宝钗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问羞了宝玉,因而闪过一旁,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黛玉倚着床栏杆,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
【评点】 晴雯任性而为,让黛玉吃了闭门羹,产生误解。黛玉本来心中有恨,但又不便当众质问。黛玉宁可自己孤独地内心痛苦。宝玉等人送宝钗出来,黛玉心里更多了一层委屈。黛玉的性情,紫鹃雪雁都知道。她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就没太当回事儿。
2、次日乃是芒种节。俗言这日花神退位,须要祭饯,为花神饯行。大观园的女孩子们,让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人们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评点】芒种节送花神,是豪门少女的节日,是那个时代金钗们的时尚。大观园女孩都早早起来。红楼的裙钗们,让如霞桃花杏朵无颜,羞愧避让;那娇吟,那笑语,盖过燕语莺歌。这是豪门贵胄的芒种节,这是红楼女儿的芒种节。
3、大观园众姐妹与众丫环们,都在园里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主动去找,往潇湘馆来。忽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他们从小儿一处长大,多有不避嫌疑,嘲笑不忌,喜怒无常!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自己跟去,宝玉不便,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去寻别的姐妹。
【评点】宝钗想宝黛不避嫌疑,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还有宝玉不便、黛玉嫌疑。好像他们有什么越轨行为似的。黛玉居然这样被抹黑被玷污。其实这恰恰彰显了宝钗内心世界和她的品行。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翩,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来玩耍,遂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那亭里边有人说话,便煞住脚细听。
【评点】煞住脚步,往里细听,这算不算偷听?偷听,起码是不道德,叫人讨厌的;圣人训君子坦荡荡。威胁到他人,就更可怕可恶。宝钗熟读《四书》,想必非礼忽听是知道的。
宝钗听到小红与贾芸丢绢子,还绢子,要谢礼的故事。
【评点】请注意书上说的这个半晌。知书达理之人,亭内半晌没说话,要么静悄悄的走掉,要么大大方方的进亭子。宝钗偏不走,定要偷听个究竟。
4、 宝钗听后,心中吃惊,想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听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躲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宝钗又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心中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
【评点】宝钗认为小红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他能从说话的声音,听出是宝玉房里的红儿。说明他素日的功夫,连宝玉都不大认识,也不知道叫什么,宝钗却知道她小名叫红儿,连性格都一清二楚。更主要的,后面,槅子推开了,偷听的暴露了。这薛宝钗的心机真是不错,亏她还是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
作者从未正面肯定赞美宝钗的人品,在具体事件中反以冷静的笔触,呈现事情真相,从不表明态度,更不将情感倾向注入笔端。宝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归结起来,就是谨慎周到。如果说宝钗没有把小红那奸淫狗盗的事,送到王夫人或凤姐那里去,是为了在贾府长住下去。那么她编造找颦儿的假象,造成对黛玉的伤害。无论怎么辩解,也算不得心灵美。宝钗的内心对黛玉存有芥蒂,潜意识里的恨,连她自己可能都未必知道。
俗语说:一句谎话,要用十句谎话来圆。宝钗的谎话来的之快,内容之丰满,不禁令人叫绝!加上逼真的表演。虽然作者不明确表态。让读者自己判断。不露声色地对宝钗的行为一连用了三个故意。而且还特意说我才在河那边看见她弄水,这谎撒的有点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