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人员的DNA研究结果,整个人类都起源于东非高原,因为人口增多而引发食物、领地等各方面的矛盾,使得这些人开始逐步迁徙和扩散。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支,便是顺着尼罗河北一路上,从尼罗河口进入亚洲,一部分人往西北进发,到达现在的欧洲。而另一部分人继续往东。
这部分人翻越伊朗高原之后,有的到达印度地区,有的则走得更远到达东亚的长江、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发展期间,有一部分人类因为逐猎而居,最终在一次冰期时,跨过冰封的白令海峡走向美洲,至此,人类完成了漫长的迁徙过程,在此期间,地球上先后出现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
在欧亚、甚至美洲迁徙的这一分支当中,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曾在尼罗河流域生过很多年。当然,这里所谓的“很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尼罗河便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母亲河了,因为没有尼罗河,东北非洲大陆将会与撒哈拉连成一片无法穿越的茫茫沙漠,人类北迁的进程难度也将因此大大增加。
即使是在机械现代化的今天,尼罗河依然是从贯通非洲大陆南北的唯一“生命线”,这一点我们从非洲人口的主要分布,以及非洲人口密度图可以看出。
其实在6500万年前,地中海还没有闭合,撒哈拉地区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以及恐龙,是动植物乐园。地中海闭合之后,又经历了数次冰川期,250年前的一次冰川期终于灭绝了撒哈拉几乎所有的植物,撒哈拉开始迅速沙漠化,但是尼罗河却顽强地在撒哈拉以东划出一道生命绿洲。
尼罗河虽然是世界第一长河,孕育世界第一个文明古国古埃及,是埃及的母亲河,但是在世界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前100的名额当中看不见它的身影。即使如此,尼罗河依然靠着不多的河水,养育着埃及近一亿的人口,以及苏丹数千万人。
从古代埃及开始,人们就不断探索尼罗河雨季与旱季的规律,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洪水泛滥时期,洪水中夹杂大量肥沃泥沙的特征,开渠引流洪水漫灌耕地。洪水退去之后,地里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人们只需撒上小麦、豆类等作物,即可获得丰收。
母亲对儿女总是无私奉献,但换来的往往是儿女无尽的索求。步入现代以来,尼罗河的水流被工业和过度农业可以说正在处于被榨*边缘。长度位列世界第一的尼罗河,在下游流经开罗的地方,河道宽度最窄处仅有210米,而在尼罗河上游约2600多公里的地方,仅一条支流的宽度就不知210米。原本尼罗河流经苏丹尼罗省之后的2000公里下游区基本就一直处于消耗状态,没有补给,根本不堪压榨。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埃及、苏丹,以及尼罗河上有的国家纷纷在尼罗河修建水库、堤坝,拦截河水以备精细化利用。但是这样一来,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就吃了哑巴亏,因为埃及埃及几乎没有河流,唯一的农业用水来源于尼罗河,几乎全部的耕地都分布在尼罗河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倘若尼罗河上游纷纷建立大型水坝,可以流到埃及的水就所剩无几了,而埃及在上游仅有一个老阿斯旺水库,蓄水能力小的可怜。
于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埃及在上世纪60年代,兴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阿斯旺水坝。这座水坝所形成的纳赛尔水库水域面积5120平方公里,是青海湖的1.1倍,蓄水量达1689亿立方米,是三峡水坝的4.2倍,是丹江口水库的近6倍,是非洲最大水库。
阿斯旺水坝虽然解除了埃及被上游国家切断水资源的风险,但却因为水坝库容量太大,拦截了大量的河水,并且还尼罗河水中的淤泥也全部拦截,导致尼罗河水变少变清,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道变窄,这样一来,尼罗河先是被榨干了河水,又被榨干了肥力。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母亲河吧!
那么尼罗河被榨干之后,人类有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是严重破坏的尼罗河生态、人工增肥的土地、还是化学肥料种植的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