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老百姓手里可以消费的钱越来越少。即使有几个钱,也不敢乱花了,大多把钱存进银行,哪怕利息很低。
经济本来萧条,人们普遍没钱消费,消费水平普遍下降,经济发展更加低迷。
普通老百姓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少,消费能力当然越来越低。
怎么办?有人说,国家大量印刷纸币呗,给老百姓多发一些钞票,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确实,多发行纸币,确实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经济低迷、消费疲软的状况。但是,多印刷出来的纸币,绝对不会平均分给每个人的。
历史上,遇到类似现在这种情况,国家多印刷出来的纸币,往往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法,转移给老百姓的。
美国在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时,“罗斯福新政”实行了“以工代赈”。当时,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了。各个国家都通过不同办法,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比如德国和日本,在巨大经济危机面前,办法使尽,也走不出经济危机的困扰,最终采取了发动战争的极端手段,导致人类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采取的办法,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当时总统是罗斯福,在他的领导下,采取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最终有效地摆脱了经济危机,为美国的更加强大创造了条件。
“罗斯福新政”中,其中就有“以工代赈”的政策。政府多印发的纸币,并没有直接把钱发给急需用钱的老百姓,而是通过兴建一些基础设施,给老百姓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老百姓得到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促进生产的动力。
同时,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条件,同时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以工代赈”的方法,在之后的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我国在扶贫攻坚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使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我国为了消灭贫困,实施了“扶贫攻坚”计划。
在实施这个计划时,就出现了“输血”与“造血”之争。有人认为,把物质与金钱直接给了贫困人口就完事了,直接“输血”简单直接,效果明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发现,给贫困家庭一只羊,希望借此机会发展家庭养殖,谁料到,再次访贫问苦时,羊已经被吃掉了,还是一样的贫困。
后来开始出现了培养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工作。其中“以工代赈”应用而生。对于贫困人口,先开展技术职能培训,然后在广大农村,规划兴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多倾向于贫困人口的就业,以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
怎么理解“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第28条规定了这样一个办法。
尽量用人工不用机械,有机械手段不用,而是重新回到手工时代,难道这是历史的倒退?
实际上,这条规定,正说明了“以工代赈”的本意,就是想让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收入。
当然,之所以用人工而不用机械,说明实行“以工代赈”的设施项目应该都是一些简单项目,不必要使用大量机械就可以完成。
这样,也就好理解,尽量利用当地群众,而不利用专业施工队伍这个规定了。
“以工代赈”在今年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更大的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就业机会减少,收入水平明显下降。“以工代赈”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
今年央行新印刷了28万亿人民币,平均到14亿国人头上,咱们每个人能分得到20000块。
每个人两万块钱,是不是平均给了每个人手里?
绝对不会,国家不可能养“懒汉”。对于普通群体来讲只能通过贡献劳动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份额。
所以,今年应该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挣钱的好机会。只不过,国家怎么去设计安排,普通民众怎么才能把国家给的钱拿到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