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虑项目A。这个项目的成本为100万美元。它有很高的收益:每投资l 000 美元每年可以获得1 500美元的收益(这代表每年 150%的收益率)。第(4) 栏和第 (5) 栏显示的是投资的成本。为简化起见,假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全部都是按市场利率借入的,利率分别按10%和5%计算,如第(4) 栏和第(5) 栏所示。
这样,在年利率为10%时,借款1 000 美元的成本是每年 100 美元,正如第 (4) 栏数字所示;在年利率为5%时,每1 000 美元 1 年期借款的成本就是 50 美元。
最后,第(6)栏和第 (7) 栏显示的是每项投资所能获得的年净利润。项目A 有利可图,在利率为10%时,每投资I 000 美元的年净利润是1 400 美元。而项目H则赔钱。
回顾一下可见:为了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之间做出抉择, 企业会比较各项投资所能获得的年收益和投资的成本,而投资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年收益和年 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年净利润。当年净利润为正数时,这项投资就赚钱;而当年净利润为负值时,则表示投资会亏本。
观察表 21-5 的最后一栏。这一栏显示的是利率为5%时的年净利润。可以看到,按照这个利率水平,投资项目A到G都将有利可图。因此,我们可以预期,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会投资于所有这7个项目,从而使投资总额达到5 500万美元[根据第(2) 栏]。这就是说,在利率为 5%时,投资需求将为 5 500 万美元。
然而,假设利率上升到10%,那么这些投资的融资成本就会增加一倍。从第 (6) 从我们看到,在利率为10%时,项目F和G也将变得无利可图。投资需求将降至3 000万美元。
我们可以用图 21-8 来表示这一分析结果。这个图形 显示的是投资需求曲线,它是关于利率的一个向下倾斜 的阶梯形函数。该曲线说明了在每一利率水平上企业将 会投资的数址。这个数量是通过把每一利率水平上全部有利可图的投资数从加总在一起而得到的。
因此,如果市场利率为 5%,那么理想的投资水平将会出现于M 点,其投资总额为 5 500 万美元。在这个利率水平上,从项目A到项目G都可以接受。如果利率上升到10%,项目F和项目G将会被挤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需求将会处于图 21-10 中的 M' 点,这时投资总额为 3 000 万美元。
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
我们已经明白利率是如何影响投资水平的.但投资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GDP的增加将会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如图219- (a)所示。企业税收的增加将会对投资起抑制作用。比如说政府税收拿走了表21-5第(3)栏中的净收益的一半,而第(4)栏和第(5)栏的利息成本又没有减少。因此第(6)栏和第(7)栏中的净利润就会下降。[请你证明,在利率为10%时,对第(3)栏征收50%的税收将使停止投资点提高到项目B和项目C之间,从而投资需求会降至500万美元。]对投资收益增加税收的情况如图21-9(b)所示。
从一个历史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预期是怎样进入投资需求曲线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投资者为所谓的“新经济”和互联网而疯狂。基于失去控制的计划,他们对并不实际存在的公司大献投资,甚至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屈服于“动物精神”,例如时代华纳投资了1 800亿美元给一家名为美国在线的网络公司。图21-9(C)展示了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乐观预期如何改变了投资需求曲线。而当科技股的泡沫在2000年破灭时,对软件和相关设备的投资需求也急剧下降,图21-9 (C) 中的曲线又大幅度地向左移动回来。由这两个例子可见一斑:预期对投资的影响是何等的强大。
在理解了影响投资的因素之后,对于 “投资是支出中最容易变动的部分” 这一点,你也许就不会再感到奇怪。投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来源于以下几个不确定因素:新产品的成功或失败,税率及利率的变化,政治倾向和为稳定经济而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生活中类似的随机事件,等等。事实上,在每一个商业周期中,投资的波动都是经济繁荣或衰退的驱动力。
走向总需求理论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我们已经考查了决定消费和投资的因素,并已经看到,消费和投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有时波动还会相当剧烈。
就此而言,宏观经济学可分两大主题:商业周期和经济增长。以下几章我们将开始对商业周期进行讨论,它关注短期产出、就业和价格的波动。现代商业周期理论主要基于凯恩斯主义。它分析探讨了金融、投资、政府支出、税率和对外贸易的波动。这些波动往往因“引致消费效应”而放大,并决定总需求。我们会学到,政府明智地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如何削减衰退和通胀的严重性;而失败的政策也会放大这些波动。可见本章所讨论的消费和投资理论,将是商业周期这一重头戏中的主要角色。
总结提要
A.消费和储蓄
1可支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消费函数是一条将总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的曲线。由于每1 美元收入不是被储蓄起来就是被消费掉,所以储蓄函数是消费函数的另一面或者说是它的镜像。
2回忆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主要特征:
a. 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揭示的是消费(或储蓄)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联系。
b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所导致的消费的增加量。
c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所导致的储蓄的增加量。
d图形上,MPC和MPS分别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
e. MPS= 1-MPC。
3把个人消费函数加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国民消费函数。它的最简单形式是把总消费支出量表示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其他变量,如永久性收入、长期收入趋势以及财富,对于消费模式也有重要的影响。
4个人储蓄率在过去的30年中迅速下降。经济学家将这种下降归因于社会保防、政府医疗保健计划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财富效应。因为个人储蓄是国民储蓄和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储蓄的下降会损害经济发展。尽管人们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感到更加富裕,但实际上国家的真实财富只有在生产出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时才会增加。
B.投资
5支出的第二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内私人总投资,包括对住宅、厂房、软件及设备的投资。厂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因此,决定投资的主要经济力量包括投资所能产生的收益(主要受到商业周期的影响),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利率水平和税收政策),以及对未来情况的预期。由于投资的决定因素取决于一些极难预见的未来事件,因此,投资是总支出中的一个最易变动的部分。
6 一个重要的关系是将投资支出水平与利率联系起来的投资需求曲线。由于投资的盈利性随影响资本成本的利率反向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向下倾斜的投资需求曲线。当利率下降时,更多的投资项目将变得有利可图。
下一章,萨缪尔森将对商业分析和总需求理论展开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整理文稿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稿,请您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