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今天我们对沙龙的认识,一部分的是来自夏尔·波德莱尔在世纪中期对它的评论沙龙对现代生活的表现、现代公众与摄影术的关系等,无疑波德莱尔是用他诗人的语言来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激赏的。
沙龙的起源沙龙一词salon的本义就是指资产阶级的文艺沙龙。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将其作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对之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可它仍具有公共性质的物品易换”
这种讨论方法,即公开批判是以前从没出现过的,他认为,公众在17世纪的法国指的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接受者、消费者和批评者的读者、观众和听众。而这些公众,或是指当时的宫廷朝臣,或是指出入巴黎剧院包厢里的部分城市贵族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
因此这些早期公众离不开当时的宫廷与城市。在这种完全贵族式的社交领域中,一种现代因素,即公开批判开始萌芽:而且,由于兰布依耶饭店的建立,它取代了供王公贵族用于庆典和罗致艺术家的宫廷宴会厅。
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豪华的大厅既不是内阁又不是圈子,而是一种新式的聚会场合与方式,即后来所说的沙龙。模仿这种形式,出现了许多华丽的(17世纪贵妇的)室内沙龙。与宫廷不同的是,它们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因此要求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这种沙龙自路易十四时代以来在巴黎一直很盛行,而在尔良的菲利摄政(1715-1723年)到1789年法命之间达到时期而作为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展览、展示方式的沙龙,之所以也被称为沙龙,是因为1737年艺术作品的展出地点卢浮宫方形大厅而被称为the Salon exhibition简称the Salon,即沙龙。
17世纪中叶的法国绘画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根源在于画家只能被迫在两种同样不理想的选择中选择一种:或者屈从于门禁森严的行会的淫威:或者依靠王室喜怒无常的觉赐。具有精神性、个人自由及创造含义的艺术家在这时无从谈起,画家们被只能以艺人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