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9 23:47:37

晋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看似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描写了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但其实不然。陶渊明用隐涩的手法,将渔夫误入死人国的故事表现了出来。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在古代,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承,手艺基本上都是一代一代传下去。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正是说明了这种传承性。那么,作为捕鱼为业的渔夫,自然从小开始捕鱼。而捕鱼的话,绝不可能永远只是待在同一个地方,往往渔夫追逐水路,去的地方会比一般人更多、更远。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在河道里捕鱼的当地渔夫,对附近的水域肯定是相当熟悉,绝不可能迷路。但是,渔夫竟然迷路了。这说明一个问题,桃花源必须迷路才能进入,寻常情况下不可能找的到。在中国民间有一种“鬼打墙”的玄奇说法,就是哪怕这条路你再熟悉,然而一旦出现被“鬼打墙”的现象,那么就必然会陷入无穷尽的迷失当中。所以从渔夫的表现来看,他必然是碰到了这种现象。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2)

除此之外,从时间上推算,渔夫捕鱼应该是在白天。那么这天他想去一个新的地方,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原来捕鱼的很多地方鱼已经很少了。不然怎么会舍近求远?那么忘路之远近,明面上说的是距离,但其实指的是时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等到他到达桃花林时,必然天色将晚。为何他在天色将晚的时候才能到达桃花林?因为魂灵白天有着日光的存在,是不敢出来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里说明桃花林面积之广。这么一大片桃花林引出的问题有多个。

首先,两晋时期,社会不稳,战乱频仍,民众缺衣少食。是典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然而,在渔人生活的村落不到半日路程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这么一大片桃花林,其提供的桃子,完全可以供给一个村落吃上很久的时间。但是渔夫及其同村居民,那么久竟然都没有发现,完全无法理解。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3)

其次,陶渊明喜菊,这是世所共知的事情。如果这篇文章仅仅是陶渊明凭空臆想的文学创作,那么喜菊甚重的他,也会描写出一个遍布菊花的树林。要知道,在陶渊明时期,菊花还只是菊花,并没与现在代表某些器官的寓意,自然没有必要进行避讳。所以,这篇《桃花源记》其实压根就不是他创作的,而是作为一名旁听者记录下来的内容。这个内容,很有可能是真实发生过。不然南阳刘子骥作为一个名士,所学必然博杂,如果仅仅是虚构的,又怎么会让他产生欣然前往的念头?

再次,民间说法中桃树有辟邪的功能,如今这种说法在中国农村同样盛行。所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道士辟邪驱鬼时使用的剑体多为桃木。在古代,桃花常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分割,可以据止魂灵,防止它们进入人间作乱。这些对于中国的文人而言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另外,桃花一般在四月初飘落,恰逢中国的清明时节。此时世间阴气最重,人们会祭祀祖先,而魂灵也会在此时出来。纷飞的纸钱,和飘落的桃花,是不是格外相似?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