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9 23:47:37

最后,普通的乱坟岗即使有桃花林作为屏障,也不会像文中所描写的拥有如此庞大的规模。因为桃树的威力不小,所以往往种上一圈就足够。可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林,规模简直庞大到异常,这说明了什么?我们都知道,魂灵的实力也有强弱之分。一般的魂灵,因为是正常死亡,怨气并不是很重,可能一根小小的桃枝便足以令其畏惧。而凶灵、恶灵、怨灵则不然,它们在死之前积攒了太多的戾气,死后同样凶蛮异常,所以桃花源中的魂灵大都应该属于这么一类。从后面的“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描述中也能看出。秦朝暴政世人皆知,那么这些人必然在死之前经历了莫大的冤屈和苦难。如果不然,怎么会数百年依旧不会转世投胎或魂飞魄散,甚至还要那么一大片桃花林来辟邪防备?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魏晋之前,乃是三国乱世。群雄逐鹿,常年征伐,民不聊生。而盗墓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之一。到了魏晋时期,达官贵人为了防止陵墓被盗窃,墓道大都修建成前窄后宽的样式。而古人为了吉利,入村的道路绝不会修建成如此模样。由此可见,渔人进入的乃是一个极大的墓冢。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秩序井然。这看似是为了表达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其实不然。要知道,在古代,只有大城市的建设才会井然有序,小村庄往往按照地势错落杂居,形同迷宫,根本就不会有所谓“屋舍俨然”的情况出现。但是古人对的坟墓的修建却各位重视,拥有着更多更严苛的规矩。特别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必须按照风水的要求以及辈份的高低整齐的排列在祖先的周围。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这个字,在古代除了用来指田间小路之外,还经常用来表示墓道的含义。如杜甫《敌武卫将军挽词》之三中所作: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6)

桃花源中的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而来到这里,一直没有再出去过,也不知道有朝代的更迭。从秦朝到东晋已经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即使不如如今一样,每年都会流行不同的服饰,但是数百年的时间,衣着差异必然会很大。然而,桃花源里人们的穿着竟然会和外面的人一样,这绝非寻常。有人说唯一的可能解释便是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后人烧给他们的。

但是这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因为后文已经说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既然把老婆孩子都带了进来,外面怎么还会有子孙后代?所以,他们的衣着要么是会随着外人的进入而进行变化,要么就隐藏着一个极为可怕的真相,那就是渔人只是诱饵,他们每隔一定时期,都要吸引外人前来,而这些人死亡之后,他们便得以脱离这种游魂野鬼的状态去转世投胎。而留下的那一批魂灵,继承了他们的故事,等待下一批人的到来。所以他们给渔夫只是讲述了一个最初的故事而已。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7)

另外,五百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出桃花源,如果他们真的是人,就不可避免的要进行繁衍。但是,区区数百人的族群,原本就可能是一个大家族,即使不是一个大家族,经历了数百年的通婚生育,那么不可避免也要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果我们都知道,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这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里的人设酒*鸡款待渔夫,这段形容很有意思,外面战乱不断,生活条件极其困难。而桃花源里则家家安居乐业,有酒有肉。古人对祭祀祖先很是重视,为了求得祖先庇佑,往往会将最好的食物拿来做贡品。这也就是为何桃花源中的人酒食如此丰富的原因所在。同样也表明了他们应该是作为后来的殉葬人,而非第一批进入桃花源的秦人。同样也说明渔夫在桃花源的那些天,吃得其实是祭品。对于祭品,生人是不能随便吃得。必须先要供奉给祖先,然后其子孙方可食用。而外人是绝对不能吃别人家的祭品的,这有着严重的忌讳。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什么美好世界,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世界(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