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最大化条件是什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是什么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3 11:07:10

用创新思维实现重整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指导案例164号《江苏苏醇酒业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的解读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指导案例第164号《江苏苏醇酒业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此指导案例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债务人企业因多年停产停业而面临核心优质资产灭失等重大风险时,经管理人申请,人民法院允许重整投资人先行投入部分资金进行试生产。作为我国法院解决*重整实务问题的创新性举措,指导案例中体现的做法为司法实务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总结本案,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一)营业维持原则是*重整程序的基本原则。重整作为留存企业营运价值和保留企业主体资格的*挽救程序,其理想的程序构造应当是重整不停业。因为,不少企业的资产在停产状态下会严重贬值或者丧失其财产价值,或许正因为此,企业*法第42条才有在重整程序中为债务人企业的继续营业而借款的构成共益债务的规定,以实现对企业营业价值的维持。

(二)管理人积极履行企业*法所赋予的救助企业的职责至关重要。依照《企业*法》第25条规定,管理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有权“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实际上,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职责除了实现债权的公平清偿外,其实还承担着债务人资产增值的职责,管理人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启动营业,不仅有利于企业资产价值的维持,而且更加有利于企业资产价值的增值。这对于重整实务中无论是否进行股权转让或者营业的整体转让(股权转让和营业转让对于实现营业与劳动者一体化关系的维持并无太大差别)都至关重要,因为,重整企业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重整程序中各利害关系人利益实现的程度。

(三)重整投资方试生产模式有助于重整程序顺利开展。*重整制度通过对那些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却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实施挽救,来实现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安置以及促进社会福利等多元价值目标。在此指导案例中,江苏苏醇酒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唯一一家拥有酒精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因此,酒精生产资质是债务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也是保障重整计划顺利实施、实现债务人企业“涅槃重生”的关键。然而,由于多年停产停业,苏醇公司面临酒精生产许可证灭失的重大风险。若苏醇公司的酒精生产资质被取消,那么其核心市场竞争力将不复存在,重整成功率也将大幅降低。所以,此时允许投资方提前进场,通过预先注入资金的方式帮助债务人企业恢复产能,有利于对债务人企业优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为投资人提供充分了解债务人企业运营情况的机会,确保后续重整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四)重整投资方试生产应当贯彻有效监督原则。试生产活动是重整投资方提前进场、通过预先投入部分资金的方式恢复债务人企业部分产能的活动。虽然我国企业*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重整投资方能否在其正式接管企业前开展试生产活动作出明确规定,但从本质上看,试生产活动至少可分为投资人注入资金、债务人企业恢复营业、投资人介入债务人营业活动等若干行为,而上述行为关系着债务人企业在重整程序中的营业效果,对债务人财产状况以及债权人清偿权益等影响巨大。因此,有必要通过*管理人、人民法院以及债权人会议监督的方式,防止出现重整投资人在试生产期间开展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情形。具体而言,重整投资方的试生产活动应当以法院或债权人会议的批准或同意为前提,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人民法院、管理人以及债权人的监督。具体而言,重整投资方的试生产活动应当属于对债权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行为,当以法院或债权人会议的批准或同意为前提,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接受人民法院、管理人以及债权人的监督。

(五)重整投资方试生产应当符合利益平衡原则。此指导案例中的试生产,在及时挽救重整债务人相关资产的同时,更是对重整投资方接管企业方式的变通处理,据此,重整投资人可以更早地加入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实现对投资对象重整价值以及重整可能性更为全面和真实的评估。此时,为维护重整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天平,有必要对重整投资方以“试生产”方式加入债务人企业的后果进行事先的约定和限制,包括试生产结束之后重整投资方应当承担的权利义务:若试生产顺利,那么该投资方应当按照投资协议所约定的条件进一步接管企业;若试生产遭遇困境,那么重整参与人也应当根据失败的具体原因来分摊损失,由此在重整投资方和债务人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平衡。

(六)重整投资方试生产是彰显司法担当的创新举措。*作为一种商事活动,总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涌现新情况与新问题,需要人民法院运用创新性思维及时予以回应,顺应*实践的需要。在此指导案例中,人民法院仔细审查了试生产的必要性,并在获得各方利益主体同意的前提下,批准了管理人的试生产申请。这既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又主动发挥监督功能,以防止试生产活动不当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凸显了*重整工作中的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苏醇公司的试生产活动保障了消毒防疫物资的供应,为当地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现了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担当与作为。

总而言之,指导案例第164号是人民法院在*重整工作中积极发挥司法职能、实现重整制度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典型案例。通过探索重整投资人试生产的方式,实现了债务人核心优质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保障了重整程序的顺利进行,增进了社会福利,极具参照价值与借鉴意义。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特聘教授,博导,民商法研究所所长,*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判例法研究中心主任

韩长印

编辑:李高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