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政”。“政”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
政。读音有两个:
(一)zhè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许慎认为“政”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匡正;使正确。但考察早期文字,会发现这个本义有问题,“政”的字形演变如图:
(政的字形演变)
“政”的甲骨文字形,左侧是个“正”字,“正”字的组成,上部是一个城邑的象形(后来渐渐缩小为一横),下部是一个“止”表示人的脚步,合起来会意向一个城邑走去。右侧是个“攴”字,表示手持木棍或兵器。联合起来,会意讨伐、戡乱、征伐。戴家祥《金文大字典》:“甲骨文‘正’作‘正’,从‘口(表示城邑)’从‘止’,会意为征行戡伐。”“征伐的目的是惩不善,使之归顺,故引申义为是正之是。为了保持本义,加‘彳’旁作‘征’,强调征行;加‘攴’旁作‘政’,强调征伐。”“后世‘政’又引申为治理之义。”由此,“政”的原始本义是征伐。本字是“正”,后来派出生了“征”和“政”。“征”强调征伐之行,“政”强调征伐之伐。
(征伐)
比如《虢季子白盘》:“暘(赐)用戉(通钺),用政蛮方。”意思就是: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又比如《毛公鼎》:“用岁用政。”(赐给你这些器具),用于“岁”祭和征伐。
(《毛公鼎》铭文里的“政”)
显然,许慎《说文》的“正也”是“政”的引申义,就是匡正;使正确。《释名·释言语》:“政,正也,下所取正也。”《管子·法法》:“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所谓“政”,就是“正”。所谓“正”,是用来匡正和确定万物之命的。
除了本义之外,“政”还有很多用法:
(1)治理(国事)。《荀子·王制》:“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赋税等级,管理好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
(2)政治;政事。《史记·殷本纪》:“夏桀为虐政淫荒。”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