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品尝白松露最好的时节,嗅觉敏锐的餐厅,已早早进购了白松露,推出应季新菜招揽食客了。嘴馋的知味君今天忍不住上来和大家分享有关松露的一二三事。
这种丑丑,却散发着微妙的、让人无法抗拒的香气的块菌,竟让人类着迷了上千年,法国著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在其著作《味觉生理学》中便盛赞松露为“厨房的钻石”。
松露的历史,就是世界史
有关松露的记载最早可至约公元前20世纪,出现在乌尔王朝对其敌人亚摩利人饮食习惯的记载中。最古老的松露食谱来自欧洲最早的食谱,写于公元400年左右的《Apicius》,这本书被认为是古罗马最著名的美食家、《烹饪十书》的作者阿皮修斯所著,其中记录了六种烹饪松露的方法。
古罗马时,松露一度风靡。它的起源困扰着诸多先哲,希腊历史家普鲁塔克认为它是闪电、温暖的环境和土壤中的水分共同催生的产物;西塞罗相信松露是大地的孩子;迪奥斯科里德认为松露是植物的块根。(实际上,都不是
之后将近一千年里,松露因为来源神秘,气味形象怪异,而被宗教审判庭禁止食用。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松露才重新开始风靡欧洲,将其从西班牙带回法国的国王佛朗西斯一世功不可没。但是西方料理界,特别是法国,依然直到17世纪才舍弃了东方的“重口”香料,重新追求起食物的天然风味。当时的松露依然昂贵,只有在贵族或情妇的餐桌上才能见到其踪影。
到十九世纪,进入了松露的全盛时期,其产量到了最大,整个欧洲可达超过2000吨的产量。那时,松露不仅被王公贵族喜欢,也是家庭主妇们的家常菜。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产地被破坏,松露产量一路下跌,价格一路高涨,1960年代到达史上最低,400吨都不到。如今,松露依然是稀有食材,风靡全世界,与鱼子酱、鹅肝并称三大珍馐,接受着无数食客和厨师的膜拜。
松露本质是菌类
松露和蘑菇一样,其实就是一种菌类,但与其他菌类不同,它的生长过程全部在地下完成,不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无法独立存活,所以需要依靠与树根共生,吸取有机物才能得以生长。
在欧洲,共生树以橡树为主,其他有榛树、椴树,榉树、桦树、松树、白杨,在它们的根部,也能找到松露。
除了树木外,松露对于气候和土壤都有相对严苛的要求,其三大主要产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皆位于地中海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土壤弱碱性的石灰土。云南的气候和此非常相似,所以松露才能得以生长。
松露的形状由其生长的土地决定,在柔软的土质里会长得会比较圆,若在坚硬、多石的有很多根系的土壤里生长,表面多结块状。
松露的分类,白松露最珍贵
从颜色上来说,松露可以按颜色分成白松露和黑松露,而黑松露包括黑孢块菌、夏松露和印度块菌。在植物学上,它们亲如姐妹,但在料理界的地位,却是相差甚远。
白松露
白松露专指白块菌,在每年10~12月上市,产量极低,年产量仅为3吨左右,是松露中最为稀少珍贵、价格高昂的品种。一般的白松露通常在30-110g之间,重量决定价格,2007年一颗重51千克的白松露曾拍出了33万美元的天价。而五六十年前,人们对白松露的喜爱其实并不如今天这般国际化,只有德国或瑞士人会开着车南下意大利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