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景物,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什么的景色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6 00:02:02

然后看内容意境

格式平常,自然就是好在内容描写和意境提升了。我们曾经讲过律绝的普遍文法(格律诗专栏),无非就是在律诗的“起承转合”下进行缩减,同时因为字数减半,无法像律诗一样完成整个诗意的回环,所以在“转、合”两句相对自由,更讲究“转、放”,将诗意在第三句转变蓄力之后,高高地发射出去,给读者以诗意未尽,意在言外的感觉。

这就是绝句写作的“留白”技法。

同时由于三四句的不同寻常,在句式上最好能与众不同,对诗意做出强调。如否定句,疑问句,限定句,总之必须做出诗意上的跌宕起伏并成功留白,才能算得上好的绝句。

我们看王建是如何做的。

首句“起”,“中庭地白树栖鸦”,承接诗题《十五夜望月》,交代诗人所处环境,拣选了“地白”、“栖鸦”的意象构成一幅清冷寂静的月夜画面。这是正常的起兴写法。

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景物,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什么的景色(5)

第二句“承”,“冷露无声湿桂花”,继续深化描写景色,用意象寓情于景,打造一个清凉、静谧的情境。同时用桂花挑明这是秋夜,又是十五,最是月白云淡,金桂香袭的好时节。这么好的时节,自然适合赏月,这么好的月色,自然适合思念。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杜郎中,也就是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

第三句“转”,“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再写景,转到人的活动来。中秋之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赏月,所以“人尽望”,但是也做好了铺垫,大家都在赏月,那诗人有何不同呢?

第四句“结”或“放”,“不知相思落谁家?”大家都在赏月,有几家在相思中煎熬呢?这是个疑问句式,其实就是加强的表白,我在思念你啊,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景物,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什么的景色(6)

这种对对方的思念,并为明言,只是借普天共赏之时,相思如月光下落,你我是否共浴相思月光之下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情谊。短短二十八字无法言尽,却勾勒出诗人思绪方向,让读者跟随诗句,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与诗人发生共鸣。

而这种共鸣是有普适性的,每一个在月亮下的有情人,都会被王建的诗句打动,心领神会,这就是诗歌这种文艺作品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通情”效果。

所以,你说这诗到底好在哪儿呢?

好在中规中矩的律绝格式(保障音律清朗),好在盛唐风格的寓情于景(塑造美好情静),好在找到了离人的共同思绪(上升整体意境),好在千百年之后还能打动读到诗句的你我(读者感同身受)。

至于其他文学说辞,无外乎每个人的说法不同罢了。

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景物,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什么的景色(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