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一面城墙由大石块砌成,高18米相当于六层楼高,长50米;这墙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圣所在,也是民族灵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个名胜古迹,去以色列旅游的人必要去参观一下。在这里每天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扶墙祈祷,虔诚的犹太人甚至会摸着城墙的石头流泪哭泣……所以这段城墙又称哭墙。
一个犹 太人在哭墙前默祷
一 圣殿雏形
哭墙其实是撒路撒冷犹太教圣殿的一段场墙,在公元70年左右圣殿被毁之后,只留这段石墙。这一段城墙的历史源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带领以色列十二支派从埃及出来后,在西奈山旷野,藉上帝之名创建了独尊上帝为神的犹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律例典章,并且刻了一块石板,上有上帝赐给他们的十条诫文,称之为法版。做了一个柜子装着这块法版,柜子两边有棍子可以随时抬走。因为以色列在西奈山旷野过着游牧生活,当不行走时,建一个帐篷把柜子放在里面,前置一块幔子隔开,摆上桌子、香坛、灯台由专门的祭司负责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个长31.5公尺,宽22.5公尺,高2.5公尺的围墙,在围墙空地上放上金银铜制成的器具供平时祭祀使用。这个帐篷是上帝的名义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专门负责管理。这是犹太教圣殿最初的雏形,他们祭祀、审判纠纷、医治病人,行军打仗……都要在这里举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旷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围着法柜的支帐篷,随着法柜行走,到哪里就抬到哪里,停驻就建起帐篷,搭起围墙。后来过了约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柜也抬到迦南地,经历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据,扫罗统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国,直到大卫王取代扫罗王建立了一个以色列王国,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权利和统治,大卫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柜,重建了帐蓬,恢复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职份。并准备了很多的金银铜木准备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筑以替代帐蓬。但是大卫王时期,扩疆辟土忙于战事,后又儿子争权发生内战,所以到临死时叮嘱儿子所罗门王建圣殿。
耶路撒冷的哭墙
二 所罗门王与第一圣殿
所罗门王当政时间,国内无战事和平繁荣,国力上升,于是按照父亲大卫王规划的草图,和准备的材料,用能工巧匠,使用石头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圣殿。圣殿长30公尺、宽10公尺,高15公尺。类似帐篷构造,圣殿一分为二,后部放法柜,称为至圣所这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前部分称为圣所,中间有墙隔开有门相通,供祭司一年一度从圣所进入至圣所;圣所内的四面墙、地板、天花板和门窗都使用香柏木,然后再贴上金片。殿前有走廊,用紧密的窗棂采光,外面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侧建有三层的小屋。围墙内的空地上放置着各式祭祀用的金银铜器。将十二支派献的金银铜器皿,以及大卫王时期留下的金银铜器皿放到圣所,举了盛大的献殿礼,在围城内宰牛羊,举行隆重的祭祀,全国上下欢聚了十四日,此后耶路撒冷圣殿成为全以色列民祭祀中心,最重要宗教场所。每一个以色列人每隔一年或几年都要到圣殿朝拜献祭,犹太教成为了真正的国教。
圣殿剖面图
圣殿模型图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罗门王建立了宏伟的圣殿,成为以色列人的精神家园和民族灵魂所地地。但是随着所罗门王与临国的联姻,也让异族宗教进入了耶路撒冷,泰平盛世让所罗门王矫奢无度,而百姓劳役繁重。加上所罗门允许异教建庙宇和祭祀,大大激化了尊上帝为独一神的以色列民。所以在所罗门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不久就有十支派独立成北国以色列,所罗门王只剩两支派称为南国犹大王国。两国相争战火连连国力下降,又逢强国林立,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相继被灭。耶路撒冷圣殿先是被搜掳一翻,里面的金银铜贵重器皿被扫荡一番。又在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撒尼甲王派兵攻打耶路撒冷时,放火烧了圣殿,以色列人也被掳到巴比伦。所罗门建的第一圣殿被毁。
三 第二圣殿与哭墙
70年后,波斯统治横跨亚非欧三大陆实行宽松的宗教政治,少部分犹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修建了烧毁的圣殿,称为第二圣殿;献殿礼时,曾见过所罗门时期圣殿的老人嚎啕大哭,今日圣殿已不复往日辉煌,以色列此后成为波斯帝国一个行省。时间过得很快,到公元70年,罗马帝国又将耶路撒冷圣殿彻底毁灭,只留了一段城墙,并*虏大量的犹太人,余下的驱散到罗马帝国各地,耶路撒冷不再成为犹太人的聚居地。到拜占庭王国时期,才允许犹太人每年一次进入耶路撒冷在仅余的城墙旁祷告,由于犹太人常常祷告时在墙下哭泣,后来称之为哭墙。耶路撒冷经历了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统治,随基督教、伊斯兰教兴起,犹太人在这里逐渐衰落,不再成为他们的家园。可怜的犹太人流浪分散在世界各地,又经历二战期间的犹太大大屠*,犹太人意识到要有自己的国家,犹太人返回了耶路撒冷,在欧美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回到了圣殿旧址,在石墙下向神哭诉他们二千多年的苦难和流浪。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也是旅游胜地,从全世界旅游的人还可以看到哭墙,也可以看到犹太教、基督教信徒在墙下祷告。
今天的耶路撒冷哭墙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