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发展论是指建立在一种生涯整合观念之上的,强调的是主客观的互相作用,这种互相作用实际上系统地阐述了一种生涯发展的模式,并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理论流派。生涯发展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按照时间及发展顺序划分成不同阶段,有
金斯柏格(EliGinzberg1951)的“三阶段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
休普将人生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舒伯(DonaldE.Super1953)和格林豪斯(Greenhaus1987)的“五阶段理论”,即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创业阶段﹝25-4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
利文森的职业生涯六阶段理论,即拔根期﹝12-22岁﹞、成年期限﹝22-29岁﹞、过度期﹝29-32岁﹞、安定期﹝32-39岁﹞、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岁﹞和成熟期﹝43-59岁﹞。
施恩(Edgard H.Sehein1978)的“九个阶段理论,分为:成长、幻想、探索阶段;进入工作世界;基础培训;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后期;衰退和离职阶段;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九个阶段。
下面介绍舒伯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角色扮演和角色变换的过程,而角色的扮演和变化主要受生涯发展阶段的影响。他形象地将这种关系通过一个综合图形来描绘——“生涯彩虹图”。通过这个形象的图片,我们可以把人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时间层面,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第二是广度层面,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三是深度层面,就是扮演每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
生涯彩虹图
“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用舒伯的话说,“职业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