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他的一生极其复杂。不容置疑,张之洞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一位有名的洋务派,他在近代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
张之洞早年在京为官,属于清流派。自光绪七年他任山西巡抚,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代理两江总督,晚年入军机处,直到1909年去世。他死后两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清王朝灭亡。因此,他是清朝268年历史上统治阶级上层中最后一个死去的重要人物。
从张之洞的一生来看,他和近代许多人物一样,具有矛盾性格,他身上反映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当时中国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主义的东西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它还没有死亡,还相当强大;资本主义已经产生,但还没有成长壮大。旧的未死,新的方生,正处于过渡时期。张之洞的言论、行动、思想正反映了当时这个时代特点。
一方面,张之洞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是抵抗派,是爱国者;另一方面,他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他在中国近代化起步时,学习西方,开工厂、筑铁路、办学堂,倡导新事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另一方面,他对旧事物、旧思想恋恋不舍,千方百计加以维护。他身上的这种矛盾,典型地反映了晚清的时代特征。
尽管张之洞是一个矛盾人物,一生也有功有过,但总体来说,他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民族、有益于后代的事情。他的一生政绩和事业是很突出的。
二
张之洞一生积极地、热诚地、全身心地投入洋务运动,是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的洋务派。他的成绩以办汉阳铁厂为最重要。当时既没有经验,也缺乏经费,更不懂科学技术,可以说张之洞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困难之大、问题之多,难以想象。
然而,张之洞还是不畏困难和阻力,艰苦创业,终于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铜铁厂。其实,张之洞完全不必去费心建厂,他可以像大多数官僚那样养尊处优,无所事事。但他还是不畏困难,坚韧不拔,这种坚持奋斗、为国为民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在教育上,张之洞开设了许多书院和新式学堂,同时派学生留日学习。当时的官费留学生中以两湖最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我们所熟悉的黄兴、宋教仁、蔡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之洞在编练新军上也有所贡献。他所编练的自强军成为甲午战后振兴军队的典范,和袁世凯小站练兵同时起步,他的湖北新军第六镇与北洋军队不同,它的思想很开明,所以革命青年大批涌入,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后来成为武昌起义的发动者和主力。
虽然张之洞本人是个官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他开工厂、建铁路、练军队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挖了清朝统治的墙角,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这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不过,他也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客观上有利于国家民族。晚清封疆督抚大员数百人,有几个是肯这样做事的?谁肯去办实业、开学堂自讨苦吃,为筹措经费而弄得焦头烂额?当时许多官僚认为张之洞是在干傻事,还有人讽刺他好大喜功,我们后人对他作为先驱者碰到的困难和作为开拓者所含的苦衷,应该更多地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