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许多车主对油价上涨并没有太多抱怨,都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产油国出现问题,油价上涨是理所当然的。但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上涨;然而,当国际油价大跌时,国内油价下跌幅度却很小。不少网友将其总结为“大跌一分,小涨一毛”。
石油有着“工业血液”的称号,是各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因此,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相对较高。目前,中东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石油资源并不多。
不过在去年6月18日,中国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一个10亿吨超深油气田,创造了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最深产油量和最高油柱高度的记录。6月20日,中国石油又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第一个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的页岩油田,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大型页岩油田。
就这样,我国在3天内发现了两个10亿吨的大油田,但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进口的压力。原因是这两个地方的油田开采难度极大,每年只能提供500万吨石油,这与我国每年5亿多吨的进口量相差两个数量级,大概只占了1%,所以作用有限。
而说到石油,也让很多人好奇。石油作为一种液体资源,其计量单位不是“升、毫升、吨”,却是用“桶”作单位。为什么被称之为“黑色血液”的石油要以“桶”为单位?
既如此,那么国际石油输出国岂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石油桶的大小。即便换成小桶,买家也是蒙在鼓里。话虽如此,但石油输出国既然从事国际业务,就不会那么“不懂规则”。另外,石油用“桶”来计算已经沿用了数百年,不是我们说换就换的。
用“桶”来衡量石油就和美元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一样。美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工业的标准大多来自美国,所以在这方面美国很有发言权。即使是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习惯于以吨计量石油的国家,也不得不屈服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大传统。
早在18世纪末,美国就开始了石油开采,但没有好的储存工具,所以当时为了从油井中取出石油,便使用了很多啤酒桶来储存石油。后来有了火车也是通过木桶运输的,因为木桶本身圆润十分便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