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调拨,应填写调拨凭单,如表所示。
产品报废,应填写报废凭单,如表所示。
03
存量管控
进行库存管控,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库存”。所谓零库存,就是把一切不必要的库存降到零,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让现金流不在库存上浪费。
想要实现零库存,就必须从以下两点入手。
(1)从根本上解决一切产销量异常。产品的生产计划以销售计划为原则。企业在生产产品前,展开完善的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度,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线下门店调研、趋势数据图对比等,确认当季产品的需求量,根据需求量实现按需生产。
多频控量的生产方式,是未来弹性市场管理的主流,让生产符合销售需求,会大大降低库房占有率,实现快速收拢资金的目的,缩短资金链循环周期。
(2)用周转库存取低尾数。所谓周转库存取低尾数,就是接到订单以后,原材料按需购买,再少量购买下次订单需要的数量。第一批订单结束后,根据存量进行补货,而不再是大量购买造成积压。周转库存比安全库存更加合理,更有利于资金风险的降低,加速现金流通。
同时,如果出现不良产品,用周转库存代替尾数库存,会给工人带来“库存数量不多”的感受,工人就会很慎重地去生产,降低不良率。
04
库存呆滞管控
所谓库存呆滞,是指进到仓库里超过预定的一段时间没有使用的物品。几乎所有企业,都存在库存呆滞的困扰,多数企业将其当作“废品”,最终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售,避免库存成本进一步增加。
低价出售虽然能避免成本增加,但是与进货价相比显然出现明显亏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对库存呆滞,企业应当思考三个问题。
首先,库存是否可用?如果呆滞产品不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或季节差异问题,那么它就可以再次销售,以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变现,而不是低价出售。
其次,库存是否畅销?呆滞产品如果进入市场,是否能够实现畅销?如果不能畅销,能否与其他产品相配合,成为周边产品进行销售,丰富产品场景?
最后,库存是否周转快?通过产品组合、折扣销售等模式,呆滞产品是否可以快速完成销售,实现高转换率?
对这三个问题,如果都可以做出正面的回答,那么就不要选择低价出售,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库存呆滞。
解决呆滞问题后,要从制度入手,避免库存呆滞现象频繁发生。
首先,要制定呆滞报表,并进行责任排查。如果企业的废料期为一个星期,那么要固定每个星期出具报告,如表所示。
其次,根据这份报表,订立呆滞处理标准与制度,抄送各个权责部门限期处理。
①开发部门。要求开发部门进行呆滞分析,确认其能否再次利用,如进行组合销售,或生产新产品再次利用。如果确认可以使用,应制定限期并及时利用。
②采购部门。如果开发部门无法利用,要求采购部门分析其是否可以交换为其他可用物品。
③总务部门。如果采购部门无法使用,应由总务部门接受,分析其快速销售的价值有多少,处理周期需要限定为多久。
④源头改善。进行相关处理后,应对源头进行分析,调查是开发部门、仓库部门还是采购部门造成的呆滞。如果是第一次发生,可以进行内部警告;第二次发生,应根据过失进行一定处罚;如果发生三次以上,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停工处理,严格处分。
05
供应链库存管控
供应链库存管控分为外部供应链管控与内部供应链管控,做好这两点,应从以下角度入手。
(1)外部供应链管控。对外部供应链库存管控,应注意供应商库存监控与渠道商库存监控。
①供应商库存监控。与供应商建立VMI体系。VMI是VendorManaged Inventory的缩写,可以译为“供应商管理库存”,它可以让企业与供应商在共同协议下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不断监督并修正,让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库存合作。
VMI模式的核心在于:在存货所有权归供应商的前提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开辟VMI专用区域,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了解库存变化,如存货、出货、存货质量等数据。
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可以按照需求进行信息传递,不再采用固定采购订单的模式,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降低双方的生产风险、库存风险。
在VMI模式下,企业负责订单的投放,企业只提供需求预测和要货申请,订货成本下降,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如质量、时间和数量等,并掌握品质、物流等数据,为生产工作提供支持。
②渠道商库存监控。对渠道商,同样可以引入VMI体系。企业与渠道商共享库存信息,根据渠道商的库存变化,确认不同市场、不同区域的产品热度,及时进行精准补货,形成差异化的库存管理,避免某类产品在某个渠道商仓库大量积压,其他渠道商却出现严重缺货、无法顺利销售的情形。
(2)内部供应链管控。内部供应链管控,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①大幅减少品项。通过对库存数据的统计,确认品项在市场的热度,将库存量过大、呆滞的产品大幅减少,将生产重点、库房重点放在热门产品上。减少品项,也能够实现采购、开发标准化,围绕热门产品展开工作。
通过减少品项的方式,内部供应链会大为优化。不在呆滞产品上投入过多成本,就能达到成本明显降低、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
②力求统一品名。同类材料力求统一品名,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错账。例如,某企业的某个材料,在生产部门写的报告上叫作“点片”,在采购部门写的订单上叫作“华丝”,最后订货单上写的是“原铁片”。
这会大大增加财务的记账难度,同时造成信息不统一,采购部门可能错将另一个材料大量进购,造成库存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