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的主要表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弊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07 04:07:39

铁犁牛耕的出现,是从原始社会到先秦时期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不仅使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小农经济基本确立了主导地位,还极大的改变了原始的耕种方式,发明了更加实用的农具,这些农具的发明使人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也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奠定了以精耕细作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四、秦汉大一统 ,农具少不了

秦国最初只是一个蕞尔小邦,从秦襄公到秦穆公,经过百年的发展,才使秦国成为一个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的农业大国。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他们也制造了铁犁、铁铧、铁铲、铁锄、铁斧等先进的农业工具,在生产中也使用铁犁牛耕的耕种方式。

陕西凤翔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铁铲和铁锸,这些农具大部分为锻炼工艺制成的,秦国人同时也掌握了冶铁的技术,反映了秦国对农业的重视和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而秦国在一统天下的进程中,与赵国对峙数年的长平之战、和耗时巨长的灭楚战争,都是由于农具的先进和耕种模式的更新,才使得数十万大军粮食无忧,安心在前方作战。

而汉代的冶铁业和农业是前朝的又一大发展变革。汉代铁质农具设施齐全,除了常见的耒、耜、镰、锄、犁等,还增加了耧车、耙、镰刀、铡刀等翻土和砍伐工具;汉石臼、脚踏磟、槽磟、连磨等脱种工具;还有辘轳、翻车等水利灌溉工具,可以说现代农业中所拥有的农具,在汉代就已经初具规模。

耧车,东汉崔寔在《政论》中说,用耧播种,具有“日种一顷”的效果。又比如翻车,据《三国志·魏志·方技杜夔传》裴松之注说,翻车“灌水自覆,更人更出,其功百倍于常。”通过史书对耧车和翻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汉代就有了初步的机械化操作,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又一大进步。

精耕细作农业的主要表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弊(5)

四、魏晋南北朝,农具又改良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农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司马懿曾经让他的儿子司马昭去做大司农,司马昭非常不情愿,询问父亲缘由,司马懿大怒:“农业是立国之本,你如果连种地都学不会,将来还能有什么作为?”可见魏晋时期人们对农业的重视并未因战乱而有所松懈。史*载魏晋时期在两汉农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铁锹、磟碡等整地工具,中耕农具和脱粒农具自己水利方面的农具都有所增加,且更为全面。魏晋时期还诞生了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农具的更新和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下,人们的生活百态,突出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的长足进步。

精耕细作农业的主要表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弊(6)

五、隋唐到五代,农具不一般

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开始,各地的农业技术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隋朝短命而亡,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许多新奇的农具。唐代的灌溉技术十分发达,在早期的翻车、辘轳之上,又增加了水车,只要在提水时拉动木头上的套杆,就可以使水车转动,源源不断的提水上来。

长江流域的人们更是发明了高筒转车,用来进行大水漫灌,高筒转车一次可以引水数十丈之高,灌溉方圆几里的庄稼都不成问题。在耕地的农具革新上,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它是初期的犁壁和犁铧的改良版,它将早期的直辕和长辕改成了曲辕和短辕,这样的曲辕犁安装在辕头上,不仅改变了以往笨重难以运行的缺点,而且可以自由灵活的转动辕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畜力。

精耕细作农业的主要表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弊(7)

同时犁的种类和组成部分也变得非常复杂,相比于之前的朝代,可以说是非常完善了。这些先进的农具在今天的广大农村中,还一直被沿用着。唐代由于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史无前例的,万国来朝,将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了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和朝鲜。隋唐五代的生产力水平,也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六、宋代:农业、商业、手工业,三大“巨头”齐头并进

宋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也不断发展,然而你以为农业就此衰落了吗?当然没有,宋代的农业依然很强。宋代在唐代发明犁刀的基础上,发明了新式犁具,并把犁刀插在犁辕上,方便耕种。在播种方面,宋人发明了条播、点播、撤播等,同时还发明了砘车,其远离主要是通过砘车和耧车结合播种,耧车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地上,然后砘车经过,用力碾压,使种子深入土层,以便于农作物生长的更加健壮。

灌溉农具方面,宋人发明了更加先进的人力翻车、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高转水车,利用这些力量将江河湖泊的水引入农田,大田灌溉。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将自然资源利用的淋漓尽致。在收割方面,发明了推镰,比普通的镰刀收割速度更快,上面的推轮还可以将收割后的麦子修剪成整齐的茬口,即方便收割又方便留种。

精耕细作农业的主要表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弊(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