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时候,中国朝堂上大体区分为两大派系,首先就是以李鸿章为主的洋务派,还有以儒家学者倭仁为首的顽固派,两大派系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年的争论,最后两者不欢而散。
当时清朝面临西方列强的侵入,不仅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的境内,腐蚀着中国底层百姓乃至上层阶级的身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西方的观点也同样流入进来,这才致使中国清朝时候的人们生活有了很多的不同。
街上的百姓有的身穿西方的服侍,有的学习到了先进的西方思想,而朝政之上也同样分为了两大派系。观点不同自然也会产生诸多的争论。
但是真实的两大派系之间仅仅是观点不同而相互争论么?要小编看来,这一点决定不能够相提并论,而他们两大派系之间则是以各自团体的利益甚至说个人利益为主进行的争夺。
首先就说以顽固派为主的倭仁的利益点吧。
中国自古以来百姓们的思想都是非常封建的,而大多数不管是书籍还是言论都是受到官民的管辖,这毕竟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是离不开的,而从汉朝以后,中国的儒学开始兴盛起来,咱们先不说儒学观点是以仁义等观念组成,咱们就说儒学肯定是与皇家利益相辅佐才能够得以发扬。
而清朝的倭仁则是一名儒学大家,身后的学者也是数之不尽,但是这一切等到西方思想的进入以后,发生了转变,原本愚钝的百姓都有了一点新的思想,看到了世界上还有别的种群、文化,相继之间接受了西方的思想。
但是倭仁他最担心的不是别的,正式担心因为西方思想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以后,造成自己在儒学上的地位而不保,毕竟自己可是大清国儒学大家,而倭仁也是在儒学的带头人。
如果儒家思想被打压下去,人们不再学了,国家不再器重了,那么倭仁的地位自然就会一落千丈,朝不保夕,因此倭仁多次上奏皇帝,并且语言颇为严厉,上书内容大致为:“儒家自古都是传统文学,让子民能够读圣贤的书籍,学习尧舜的道理才是根本,而西方思想颇为开放大胆,实则是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但是洋务派的李鸿章以及恭亲王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西方思想虽然与中国传统思想虽有不同,但是现在面对西方的进入,大清政府如果还不学习改造自己,势必要被西方压迫,此时子民多数已经学习接受西方思想,而西方的枪炮、船舶都是我们不能及的地方。
当然为什么李鸿章一定要支持洋务派呢?其实当把利益关系互换一下也就明白了,洋务派一直都是李鸿章带头,如果说国家能够支持发展洋务派,那么李鸿章在朝廷上的地位也将会提高,甚至还能够拥有大权,但是如果没能支持的话,自己岂不是又要回到原点,而西方的进入就是一个最大的契机。
当然我其实比较支持李鸿章的想法,认为能够将西方的思想融入进来也是与时代的发展接近一些,毕竟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太过于限制清朝的发展,落后就要挨欺负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最后李鸿章反问了倭仁一个问题,说当你面对西方列强的进攻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掉这个关乎江山社稷的问题么?
没想到倭仁的回答也成了一个千古笑谈,倭仁回答说:“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冑”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要用儒家思想的礼仪当做盾牌挡住西方的进入,再用忠信当做盔甲来武装自己。
是不是很搞笑呢?那么你的想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