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的颜色性质,亚硫酸与品红褪色吗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17 23:08:47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过滤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注意:

一帖、二低、三靠。

2、蒸发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蒸干,在蒸发皿进行。

注意:

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发。

玻璃棒的作用:可防过热而迸溅。

3、蒸馏

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主要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注意:

①液体体积

②加热方式

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④冷却的水流方向

⑤防液体暴沸

4、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注意:

萃取剂:

①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③要易于挥发。

5、分液

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注意:

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单位:摩尔,符,mol。

2、标准状况: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3、阿伏加德罗常数NA

定义: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约为6.02×1023

4、摩尔质量(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g/mol

注意: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气体摩尔体积(V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单位:L/mol。

注意:

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6、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由PV=nRT推导出) 。

7、物质的量浓度CB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8、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9、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0、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1、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C=1000ρω/M

(其中ρ单位为g/cm3,V单位为L,所以化简后出现1000)

12、溶液稀释规律 C×V=C×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亚硫酸的颜色性质,亚硫酸与品红褪色吗(1)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要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

③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

④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

⑤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⑥振摇

⑦定容

⑧摇匀

容量瓶:

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

②容量瓶上只有刻度线而无刻度值。

注意: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存放溶液;

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在20℃左右

亚硫酸的颜色性质,亚硫酸与品红褪色吗(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1-物质的分类

1、元素分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分类: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

3、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或与水反应生成酸;(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如:SiO2、SO2、CO2、SO3、N2O5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或与水反应生成碱;(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如:Fe2O3、CuO、MgO。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NO2、NO、CO。

4、分散系

溶液:很稳定,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

胶体:介稳定状态,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介稳定、均一。

浊液:分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

5、胶体

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聚沉。

判断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胶体提纯方法:渗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

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

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FeCl3 3H2O== Fe(OH)3(胶体) 3HCl

胶体凝聚的条件:

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H+HCO3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强电解质用“= ”)。

4、离子反应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子。

5、离子反应式写法一写、二改、三删、四查。

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保留分子式。

6、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 MnO4-紫红、Fe3 棕黄、Fe2 浅绿、Cu2 蓝色

与H 不共存(弱酸根) OH-、CO32-、SO32-、SiO32-、AlO2-、S2-、F-等。

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子)H 、Fe3 、Fe2 、Fe3 、Cu2 、Al3 、Mg2 、NH4 等。

与H 和OH-都不共存:HCO3-、HSO3-、HS-

生成沉淀:Ba2 、Ca2 与SO42-、CO32-;Ag 与Cl-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2、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或者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候本身被还。

还原剂:是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或者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候本身被氧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例如:2KMnO4 16HCl==2KCl 2MnCl2 5Cl2↑ 8H2O中,氧化性 KMnO4>Cl2、还原性 HCl>MnCl2。

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如:

亚硫酸的颜色性质,亚硫酸与品红褪色吗(3)

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

如:

亚硫酸的颜色性质,亚硫酸与品红褪色吗(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