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位名称:要求填列规范全称,若不清楚,可与单位行政公章一致。各级主管部门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2、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如实填报。如为连续上报单位,提取封面信息后应注意核对是否有变动,有变动的信息要及时更改。当单位在职人数大于1时,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报人一般不应为同一人。确实为同一人的,不得为躲避公式在名字后加数字、空格、字母等。
3、电话号码:如实填报。注意区号要完整。
4、单位地址:要求填列完整地址,要带县市名称、街道名称、门牌号。
5、组织机构代码:应当按照社会信用代码的9-17位填列本代码。
6、社会信用代码: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 机构类别代码1位 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 主体标识码(即原组织机构代码)9位 校验码1位。
单户表统一社会代码一般不应为空。
2020年继续加公式审核信用代码与单位性质的合理性,11打头的单位为行政单位,12为事业单位。
7、邮政编码:除了驻外办之外,一般应填写湖南地区编码。
8、财政预算代码:必须与财政部门核对一致。不得出现代码长度不一规范、代码重复、与预算不衔接等问题。预算单位代码结构为每3位一层,一级预算单位3位码,二级单位6位码。
9、单位预算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
10、单位所在地区:除驻外办及部分代编经费差额表,一律在本省境内。
11、单位基本性质:依照单位性质填报,注意代编经费差额表应按实际单位性质填报;调整表、乡镇汇总表应选择90“其他单位”;单户表一律不得选择90“其他单位”。
12、事业单位改革分类: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三定方案明确的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填报。
13、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照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填报。其中调整表、乡镇汇总表应选择50“其他”。
14、预算管理级次:省本级单位填列省级20,州本级单位填列地市级30,省管单位或中央单位使用经费差额表填报时,预算管理级次与本级匹配。县市级填列县级40,注意乡镇汇总表以及乡镇节点填列乡镇级50。
15、隶属关系:按实际情况填报。
16、部门标识代码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部门标识代码根据《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7-2017)填报。
17、新报因素:连续上报单位填“0”(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新增单位填“1”(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离的单位);上年应报未报填“2”;报表类型改变填“3”(如上年填报汇总表,本年调整为单户表);纳入预算范围填“5”(未纳入预算前不填报或填报代编经费差额表,纳入预算后填报单户表),隶属关系改变填“6”(需隶属关系确实改变方可填报,如上年隶属关系代码532801,本年隶属关系代码532822)。注意隶属关系改变的单位应有上年代码。
18、上年代码:上年代码是由上年组织机构代码 上年报表类型代码组成,这个指标和新报因素一起构成上下年数据审核的主要指标,这两项指标填报错误,直接影响上下年数据正常审核,请注意。
19、报表类型:单户表填“0”,经费差额表填“1”,调整表填“2”,乡镇汇总表填“6”。
20、备用码:不得填报。
21、备用码1:可填表人手机号码;
22、备用码2:由120多个区县汇总单位填报为40,其他预算单位和财政汇总不填。
- 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
1、重点核对“年初预算数”栏,必须与单位的年初预算批复一致。注意年初预算批复金额单位为万元的,请预算单位转换为元填报。
2、调整预算数:填列经调整后的全年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数和预算调增调减数,即: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预算调增数-预算调减数。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调整预算数应当以预算调整情况是否已经完成预算调整程序进行确认;未完成预算调整程序的,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注意调整预算数一般应当大于或等于决算数。
3、注意27,28行“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年初结转和结余”仅预算批复有数的单位填报(若该结余结转数年终时已收回财政,视同预算调减)。83行1栏“年末结转和结余”一般不应有数。
财决01-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年度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1、注意单位分类填报的正确性。注意年初预算批复金额单位为万元的,应转换为元填报。
2、财政拨款调整预算数填报口径如下:
年初结转结余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本年收入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年末结转结余调整预算数
年初结转结余 本年收入-本年支出=年末结转结余
即:本年支出调整预算数=年初结转结余调整预算数 本年收入调整预算数-年末结转结余调整预算数
财决02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