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不做社招了,也就是说他们只做社会招聘,只要有经验的人,所以就不存在培养新人的说法。
公司让你来是要创造价值的,不是来让你学东西的,至少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一样,岗位属性更加不一样,公司不可能按照每个岗位给你做培训,没有那么多时间,你的领导也不可能单独抽时间给你培训。
每个人都是在战斗过程中学习战斗,要谨记这句话。
优秀的人能够通过做事来学习,能够透过领导的决策来学习,能够模仿领导的行为来学习。
而有些人只会抱怨没有人教自己,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自己去研究的,是可以自己去请教的。
这就是优秀人和一般人之间的差距,时间久了,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业务模式,还是组织结构,不断变化都是常态,这些我们都要学会去适应。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但有一条我们要严格坚守,那就是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个判断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是成立的。
什么是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呢?
价值=可交付结果的价值*次数*时间长度
可交付结果的价值:用你的能力和资源产生的可交付的结果,这结果带给需要的人的价值。
次数:这种交换价值发生的次数
时间长度:产生一次交付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可交付的结果是比较好理解的,如果你是销售,那么销售额就是你可以交付的结果,如果你是做人事招聘的,那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就是你可交付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你的KPI。
次数就是你产生结果的数目,比如有些艺术家,一次性完成一幅作品,就可能获得非常大的回报。
而工厂里边的工人,做好一个零件也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是单价太低,需要靠大量的次数来弥补。
时间长度就很好理解了,你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次的可交付价值,如果可交付价值和次数是固定的,那么用时越少,整体价值就越大。
一个人的职场生涯很长,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固定时长内所产生的可交付价值,同时提高其次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领导在同样的时间里做的事情一定比你多,不是因为他时间比你多,而是他做的每件事情交付价值要更大。
同样是一天的时间,你的领导能够决策完下面几十号人甚至几百号人的业务方案。
所以领导的价值非常大,他做一次决策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这几分钟可能是下属做好几天的方案,这就是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