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字的造字本义,是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的方式求偶,引申为令人舒服的、适合的,以及欣赏、接受、允许、同意等意思。
那么,可想而知,“河”字就是表示这个地方的人们,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平等的融合性的关系。
这里面暗含着民族融合的内涵。
而这个民族融合的形式,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形式,是民族平等的形式。
我们应该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
而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
也就是说,我们的汉字,大部分是起源于黄帝时代。
那么,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
我们从黄帝的保护神“天鼋”的形象,就可以看出黄帝领导下的中原地区,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就是“龟龙”,或者“龙龟”。
它是龟和龙两种图腾的相互融合。
其中,龙是黄帝部族的图腾,来自东北地区;龟是中原地区原居民们的图腾。
我们从中原地区8000多年前的贾湖文化遗址中,就可以发现中原地区的龟文化。
龙和龟两种图腾,融合成黄帝的保护神“天鼋”。
这就正好体现了中原地区原居民与外来民族之间,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相互融合的社会关系。
所以,“河”是对中原地区民族平等与和谐之社会形态的表达。
那么,“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