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结构化说不出话怎么办,教资面试结构化问题面试过了咋办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0-30 01:45:39

昨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教资面试的结构化和答辩环节的一些小细节,为了能拿到高分顺利拿证,还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表达技巧。

“我”的使用技巧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考试面试中,考生会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又有不愿意作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考生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借“口”说话

面试时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考生提的,需要考生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考生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考生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考生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考生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考生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有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才能恰当地运用。

避免“雷区”

(1)避免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考生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考生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避免语言的反复追加。当考生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很可能会令考官烦躁。

(3)避免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考生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考生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避免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考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考生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避免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考生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容易造成考官的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避免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可能带有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考生应予避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