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手机工业设计似乎已经找到了最成熟的解法。在时间的洪流下,顶着「智能」光环的手机演化为一个个承载着「全面屏」的方盒子,并且交互方式也变得趋同。
正如 iPhone 引领了智能手机时代,iPhone X 的出现也加速了手机「全面屏」的演化。
在 Jony Ive 提出「无边泳池」设计的同时,我们总是希望触控屏幕能够容纳所有的操作流程,让交互界面以易用性为先,不断抛弃那些拟物仿真的元素,全面向简洁平滑的方向靠拢,成就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扁平化样式。
基于尺寸越来越大的「全面屏」,智能手机上的实体按钮也在不断地减少,我们不再需要 Home 键等实体按钮,正如我们不再需要拟物化界面一样。
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人类早已习惯了按钮,或者说,我们早已习惯了最直接的触觉反馈。
最直观的例子是当年 iPhone 7 系列身上的 Home 键,即便它只是一个不可按压的凹槽,但它依然提供了宛如已经按压下去并回弹反馈的物理振动,可谓以假乱真。
如今,我们依然会痴迷于振动反馈带来的拟真触感,在厂商的视角里,这种追求拟真感受的振动方案,被称之为「仿生触感」。
物理按键在消失,振动反馈在补位我问 ChatGPT :第一个具有振动功能的手机是什么?
▲Motorola StarTAC. 图片来自:alvinfoo
它回答我说:是 1994 年推出的 Motorola StarTAC。而且更早在寻呼机身上,也已经开始通过内置马达的方式来提供振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