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防范
一、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二、水运航线区位条件
(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河水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与季节变化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变化。
(2)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分布;②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市场需求量。
知识拓展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分析思路
(1)网性选线(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往、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线性选线(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应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
导图丨详谈丨防范丨拓展 | 精练
让地理成为一门有温度的学科
这就是这一期的高中地理知识考点介绍,欢迎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