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1989年这部《蝙蝠侠》,反派角色就是小丑,而且是由杰克.尼克尔森饰演,他也是首次在大荧幕比较完整诠释了小丑的实力派演员,片中也用了极大的篇幅去描写了小丑的诞生和心理转变。
小丑的疯癫型人格,还有煽动性的台词,给当时的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观众开始发觉,原来反派还能如此有魅力,这同时也影响到了后来更深刻和成功的荧幕小丑。
蒂姆波顿版《蝙蝠侠》的一炮而红,自然很快迎来了续集。
同样原班人马的制作,《蝙蝠侠归来》在1992年上映,蒂姆波顿把影片风格玩得更为魔幻,片中的反派企鹅人造型更像动物企鹅,剧情的逻辑也更为荒诞和讽刺。
影片虽然在商业上同样大获成功,但也遭到不少媒体批评影片过于暴力,华纳影业其实对影片也提出不少意见,原本蒂姆波顿并不想接这部《蝙蝠侠归来》,如今这么一来,就彻底离开了蝙蝠侠系列。
在这之后,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上映,剧情虽然和前作有所关联,但导演蒂姆波顿出走,换成了乔舒马赫执导,这也导致了蝙蝠侠从迈克尔.基顿换成了瓦尔.基尔默。
《永远的蝙蝠侠》的风格几乎回到了当初蝙蝠侠剧集的偏低龄风,角色不再过多塑造,反而用夸张的剧情,和闹剧气氛充斥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