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 “摹写声音至文”。全文写琵琶曲 的美妙动人,写演奏技巧的高超, 诗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细致入微地 再现音乐之美。
在《琵琶行》中,作者以骤 降的“急雨”比喻粗弦奏出的粗 重繁促的音节;以小女儿般的轻 柔“私语”比喻细弦轻细绵密的声 音;以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声 音,比喻乐声的清脆悦耳与高低交 错;以花间流转的莺语比喻乐声的 婉转流利;以冰下堵塞不畅的泉流 比喻乐声的幽咽;以银瓶乍破水浆 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 休止后又骤然响起时的铿锵激越; 以撕裂丝绸的声音比喻四弦齐拨时 乐声的短促、脆亮。
声音渐渐隐去,如山际苟延 残喘的夕阳,不甘却又不得不消失 在地平线。黑暗侵蚀了天穹,蓦 地,夜幕中透出些微的亮光,那是 空灵的乐章自云端缥缈而来。依旧 舒缓却令人揪心的曲调,那阵阵的 轻颤,宛若无情的冷风,吹拂着往 事如烟。似飘零的落叶,饱含对人 世间、对黑暗的无奈长叹与无助呢 喃。 王恕
小作者将乐曲比作夕阳,重 在表现其似有似无,似断似续的状 态。接着又将其比作冷风和落叶, 透露出寂冷与悲凉。运用比喻,将 音乐转化为可见之景,宛在眼前, 又在耳边。
诗人通过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琵琶女弹 完第一支曲子之后,描绘出“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 情景:主客沉默无言,江心月白风 清。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 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
忽得一音高亢,有如决堤之 水砯崖而下,黑云压山惊天一雷, 波涛夜惊,金铁皆鸣,呼号愤发, 草木摧折,律吕九转千回,愁肠七 结。更徐之则音而更嚣甚,情而更 悲愈,其势拾级而上,如登高楼, 哮猛虎于天地,咆长风向乌云。听 者已然瞠目结舌,似与之共情,悲 愤不能语。而鸣响戛然而止,气填 膺,发冲冠,只能听见心中那鼓还 在不停敲击。
只见琴手作势一拉,叹 息有余,随江涛一起北逝。 窗外,万籁俱寂,蝉声新 起,月色轻笼。对着那轮明 月,两行清泪流下。 唐维恒
小作者先写听者的神态和情 绪,侧面烘托音乐之动人,再通过 写景,渲染音乐的美妙。情景交 融,富有感染力。
诗中巧用叠词,借助语言 的节奏模拟声音,“嘈嘈”“切 切”“弦弦”等词,将乐声的强 弱、快慢、轻重表现得十分具体。
钢琴仍然淡然地述说着,就 像一个勘破世事、渊博平和的老 僧,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低低地 呢喃。好像正是一个秋天,听得见 风吹动庙宇檐上风铃的轻响,还有 冷风从山门吹进,卷起院里落叶的 飒飒声。琴声又幽咽了,好像冬雪 满天,身在雪野里跋涉,四周静极 了,听得见雪花飘落的声音。冬, 冻住了大地,声也凝涩了。
溪河里的水流开始苏醒,听 见了滴答的水声,敲打在渐渐化开 的冰面上,整条河流慢慢地融化, 由涓涓细流到潺 涌动,再到汩汩 奔流。琴声越来越密,声势也越来 越广大。突然,平地一声春雷,无 数根弦被重重敲打,惊蛰到了! 任攀佚
为了表现音乐,小作者运用 了大量的叠词,使文字的节奏与音 乐的节奏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音乐描写,源于感受,成于方 法。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描摹表现, 看似无形的音乐会显现于文字中, 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音乐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