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刘道永说,“在他的意料之中”。有四成家长认为原因在于孩子会破解密码,他们表示,“‘青少年模式’密码只有四位,输错次数也并无限制,对于熟悉家长习惯和电子产品的孩子来说,破解密码并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的小孩比我们懂得多,这些技术手段掌握得比我们还精,设置的密码很快就被解开了。”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七小学学生家长余爸爸表示,自己已经修改过不少于5次密码了,依然被孩子解开,后来干脆就不设置了。
应用效果欠佳
存在哪些使用漏洞?
刘道永在那次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里,还设置了一道题:“您会使用‘青少年模式’吗?”
统计结果显示,超过7成家长都知道这一模式,但只有4成家长考虑使用该模式。原因大多集中在“不信任这一模式”上。
为什么不信任?
“内容同质化严重、推送内容与设置年龄不符、错误较多……”这是家长普遍反映的“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记者使用手机登录了某视频平台,在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后,发现年龄可以设置在0-13岁的不同阶段,但缺乏13岁以上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
记者还发现,在设置“青少年模式”时,系统表示会提供教育类和知识类内容,但实际内容还是以动画片为主。并且这些内容其实就是该平台普通模式下,“儿童”这一分类栏目中的内容。
普通模式中的“儿童”一栏
青少年模式
在另一款短视频App上,记者再次尝试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发现设置后会多次出现手工类和绘画类视频,且同样的内容会重复出现,无法进行搜索、评论、互动等功能操作。
当记者询问一些初高中生,是否喜欢“青少年模式”推送的内容时,他们大都表示“无聊”“幼稚”“完全不想看”。
图为某App设置16岁推荐内容
不少家长也反映,“青少年模式”下所谓的优质内容精选,其实就是大量删减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视频,但质量无法保证,“有的内容还会出现错别字,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种错误引导吗?”
“说实话,设置与否,意义不是很大。”刘道永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也有这一感受。
“一方面,平台推送的内容质量和范围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平台设置的时长管理也有漏洞。孩子一拿到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即使平台限制了使用时长,只要退出重进就可以了。”
“还是得解决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长的问题。”此前,刘道永已多次向家长发放关于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问卷。前几次调查他发现,孩子们主要是把大量时间花在刷短视频、打游戏上。
后来,刘道永给一些“手机瘾”比较重的孩子建了一个“控网群”。“我让他们把每一次上网后的收获写成一份使用报告,久而久之,他们也意识到,上网玩游戏和刷短视频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慢慢开始主动放下了手机。”
“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不能光靠‘青少年模式’,还是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刘道永说,家长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或是一起做家务劳动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采访中,有不少班主任都表示:“说实话,还没见哪个学生因为‘青少年模式’就少玩手机的。”
如何用好该模式?
“监督 引导”要配合
“用模式管孩子,不如我自己管。”宁波一六年级学生家长丁女士说,自己会和孩子事先商量好,每周都有固定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其余时间则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