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案例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2-30 03:43:15

【教育长廊】一节语文课的人文性教育启示——郭振强

一节语文课的人文性教育启示

——听郭强校长讲《伯牙鼓琴》一课有感

林州市桂园学校 郭振强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案例(1)

 

上周五,郭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六(10)班学生讲了《伯牙鼓琴》一课,学校师生反响强烈,意犹未尽。《伯牙鼓琴》是一则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意让人感动。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案例(2)

这堂课亮点纷呈,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贯穿课堂中的人文性教育,让我感触颇为深刻。

寓人文性教育于朗读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上课伊始,郭校长便板书“文章不厌百回读”, 首先让学生明确语文课朗读的重要性。接下来,郭校长紧扣课文题眼“知音”,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适时范读,提醒学生朗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感受文言之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本,体会到伯牙与锺子期“遇知音喜”、“失知音悲”的感情,初步理解“知音”的含义。

寓人文性教育于思维拓展中。品析完“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之后,郭校长让学生仿照句式结合生活实践进行训练,“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 “皎皎乎明月,徐徐乎清风,啾啾乎鸟鸣……”这样令人叫绝的句式,令在场老师拍手叫好。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结构之美,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寓人文性教育于思想教育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郭校长播放了《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到千古流传之乐曲的美妙,也感受到千古知音最难觅。课堂中还充满了人文情怀,郭校长就文中伯牙痛苦绝望而破琴绝弦这一情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去化解。学生们立即打开了话匣子,有的是听音乐来缓解,有的是通过运动来改善,有的是找好朋友倾诉……学生懂得了在面对困难时,解决方法可以有多种途径。课堂上人文情怀的迁移教育,让听课老师感触颇深。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案例(3)

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我们眼中不能只有语文,只有语文的分数,还要有人,人的生命,人的发展,人的精神的成长。

语文教学要成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就应该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才能培养起来。因此,语文老师的个人素质是学生对学科产生感情的直接动因,“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学科。”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借鉴、创新,加强知识素养,注重人格修养,向下扎根,向上追光,向美而行,向阳而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更多的人文情怀。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要平衡。”在我看来,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两翼”,不能有失偏颇,只有两翼都展开了,平衡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撰稿:郭振强

编辑:崔晓华

责编: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案例(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