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语文课程工具性,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2-30 03:50:31

细数部编版本的每一单元课文,在单元导语页都有写有“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也是部编版教材具有特点的一个方面。至于为什么要在单元的首要位置指明这两项内容呢?我想,应该从我们的教育改革说起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意见》中还指出,各学科需意见各自的学科特点制定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研究成果表明,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在“核心素养”的大时代背景下,2011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还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级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也不例外,在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下,课程标准也明确了每个学段、每册书、每个单元的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语文要素”就是这一个单元要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就是通过一篇篇精读或者泛读课文,一步步应用“语文要素”中涉及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由学习-练习-熟练灵活应用的过程。

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和语文要素,如此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足够的语文素养。

很有幸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动物王国开大会》,在听课过程中也多少收到了些许启发,一些思考。在授课结束后,更是有朱教授的倾心指导,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教学灵感,也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就从授课环节设计、课程几点思考、朱教的授评课、评课后感想反思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授课环节设计】

1、通过谈话以及辅助图片的方式引入本课内容发生的地方“动物王国”。并相机引出“物”这个生字,学习“牛字旁”,并通过对比观察了解掌握“牛”由生字变为偏旁后发生的变化。

2、继续谈话引入,“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学生进而补充——开大会。教师朗读课文,随着课文提问“动物们会不会”来参加会议。学生根据预习时了解的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出动物不能参加会议以及其不能来的原因。同时教师板书,由此了解到通知事情时要说明白时间、地点、事件这些内容。针对于课文中的“准时”一词,教师设计了说话联系,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运用中掌握这个词语。

3、学生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并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包括:动物、狗熊、老虎、准时、一百遍、鬼脸、通知、注意、舌头、第二天。在学习词语的时候,由于针对的学生是一年级对学生,其识字量不是很大,正是字词积累的阶段,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在这一部分是标准着拼音的。

学生读完词语后,对这些词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为了巩固记忆,再次读词语的时候便去掉了拼音,由此,又加深了词语的记忆。

4、集中识字,教师出示认读生字“虎、熊、遍、通、注、脸、准、意、第、百、鬼”,由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这些字,学生一般通过“加一加”、“组词”的方法学习记忆生字,并口头给生字组词。学习完之后,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直接读出生字的读音。所有这些生字学习完之后,再读课文。

5、学习生字,这一节课详细学习的生字是“百”和“舌”两个生字。在学习过程中,一改往日教师总是讲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分成了若干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读音、笔顺、组词、关键笔画等并进行汇报,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习完之后,在书上描一写一,教师展评。

【课程几点思考】

一、可取之处

1、本课的执教老师是几年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到目前为止大概有将近一年的教学经验。其在课堂上教态自然,从容,举止言谈符合教师的身份,能够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反馈。

2、课堂上,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坐姿、写字姿势、回答问题等方面的习惯培养,并能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习惯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是重点,教师在课堂环节设计上,学习生字这一部分即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知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这一部分讲的也很细致,很得法,渗透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在每一个生字的学习中应用、熟练方法。

4、小组汇报发面,能看出教师平日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学生说的很熟练,并由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还给学生,某种程度上来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然,在肯定教师诸多优点长处的同时,有一些地方还是可以思考、或是值得注意的。这方面,细节或许会多一些。

二、些许建议

1、教师读故事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听,而语文的学习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字词、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的碰撞。由此,在此处,也可让学生边听老师读课文,边看着书和老师一起读,加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读和看的时候,由于眼睛、耳朵、大脑同时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加深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2、教师边读书边提问学生“会议能不能开起来?”学生答:“不能”,教师继续读下面的课文。此时,教师也可以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借机引导文中的某个小动物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子,适当在书上进行标记,再读一读。同时想象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指导朗读。

3、教师提问:“狗熊通知了几次?”学生有说三次的有说四次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读读课文,找一找相应的句子,适当标记,再读一读,数一数。继续指导学生和文本对话,理解课文。

4、教师板书时,挡住了黑板上要书写的内容,学生看不到书写过程。作为教师基本功的板书,教师在黑板山书写的时候要让学生看到书写的过程,在心里随着教师一起书写,边写边记忆。这里,不管是新教师还是上班几年的教师,都需要练习,课上均需要注意。

5、标自然的时候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教师的处理方法是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自行订正。此处,也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订正,哪个学生自然段标错了,小组同学一起来讨论,纠正,通过小组的力量帮助个别学生把自然段标正确。

此外,对于标自然段,个人以为应该放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文章的时候,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顺便把自然段标上。并通过之后的每节课继续巩固这样的习惯,让学生拿到一篇课文之后,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能标上自然段,并养成习惯。

6、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由于学生说话声音较小,或者是表述不清楚的原因,教师重复学生说话。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发言和学生的发言重复,做无用功的同时,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7、在课堂中,针对于“集中识字”这个环节,在个别学生发言之后,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还知道……”而此时,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发言,而是一带而过、不了了之,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保护学生学习、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告诉学生已经说过的方法便不再重复说,另外有好的想法应鼓励学生发言,进行思想的碰撞,也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集中识字”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先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之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展示。以此,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二次展示汇报的时候复现记忆,加深记忆和理解。

8、课堂中安排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便是学习生字“百”和“舌”,此处,也可以给学生准备相应的任务单,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一写、圈一圈、说一说、读一读,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学习、记忆生字。同时,也能通过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进行小组汇报,养成按照一定规律汇报的习惯,并在今后学习中继续练习汇报的能力和水平。

9、组词环节,有个别学生和其他同音字想混,而此时教师只是和学生说这个词是不正确的,而后,开始后面的环节。这里,教师也可以把学生说错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把同音字的词语用彩色粉笔标记,和本课需要组词的字想对比记忆。如此,既能很好地利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继续巩固词语记忆和运用,同时,也能为今后的学习铺垫好基础。

10、汇报时学生有的地方说错了,其他学生立刻表示了疑问,但教师并没有进行纠正,而是继续进行下个环节的汇报。这里,教师可以示意学生先停下来,让有疑问的学生补充或者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再由学生间相互补充来引发思想的交流,学习知识。如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其质疑能力,针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有疑问的地方大胆质疑,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

11、评价学生生字书写时,教师没有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进行展示和评价,而是自己手拿着书,让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学生去评价。其他学生则由于种种缘故,有的看黑板,有的继续写生字,有的在做别的事情或者走神儿。此处,个人以为评价就有些流于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其他学生并没有从某个学生的评价中学到书写的占格、关键笔画等。

此处,一般教师的做法是在屏幕投影上展示学生写的生字,并把生字放大,让班里的所有学生看到。并选取几个学生来进行评价,其他学生则认真倾听这几个学生的发言。评价时,可从书写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合理、关键笔画如何写才漂亮等方面来评价,并给出自己所认为的星级。学生评价完成后,教师相机在学生的书上面补充纠正书写,并按照学生所给的星级在生字旁边画星。评价完成后,要有生字再次修改、写字方面的练习,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把生字写好、写规范。

【朱教授评课】

朱教授在给教师的评课中提到了这样的问题,即:课堂上如何处理“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关系问题,并指出: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后,更多的是要把语文要素中的内容交给学生。

针对于上面的上面两点,我的想法是:

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素养,也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即,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但,语文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也是方方面面的,任何教师也不可能在一节课把所有的知识技能交给学生。于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每个单元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各有侧重。如此,把学生应用语文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细分到了每个单元,由这一单元负责学生学习、练习、掌握、熟悉技能的训练,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要素”。

由于技能的习得离不开多次反复的练习和时间的积累,因此,在此部分也是一节课花费时间更多的部分。也就是说,语文课中,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掌握“语文要素”中提到的技能和方法。

学生在每节课应用“语文要素”中,感受到其中的人文感情、关怀,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轨迹。语文学科,就是通过让学生熟练掌握应用一个个“语文要素”来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的。

交流讨论中,朱教授一再强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乃至中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写字、写好字,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写字。

在识字量方面,朱教授也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这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情况,即:一节课中,识字教学和分析课文的比重究竟如何分配呢?

结合朱教授以往的评课,个人觉得:在低段语文的学习中,识字写字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由此,识字写字的环节不能削减,甚至在时间上、数量上都要相应增加。

一般来讲,一篇课文分配的课时是2节课的时间。我们是这样分配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识字、写部分字、初步了解课文的任务;第二课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小组活动,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同时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感情,升华主题,并学习书写、运用部分生字。

识字环节更多地体现在第一课时中,这节课,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并读其中的认读生字(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在词语中读、读单个生字、回到课文中继续读等)。总之,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读会认本课的生字,其中的部分生字,要求学生会写、会运用。

由此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其中的2/3的时间都是在通过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掌握记忆字词,另外1/3的时间则在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也会在实践中逐渐去检验我的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纠正。

朱教授不仅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要求提出了建议,与此同时,还倡导老师需要提升个人教学基本功,提升个人魅力,能通过教师的综合能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爱上这一学科的学习。

比如,我们课本上的课文,一些知识,其实学生在课文发下去的时候已经看过了,对于其中的一些知识,也就是课上老师要讲的知识学生已经自行学习过了,甚至已经掌握了。这时候,老师上课再讲的时候,他便觉得不新鲜了,课上也就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走神儿、说话、或者是做些别的什么事情。

可如果,老师在讲授课本上知识的同时,相应地再给学生扩展些别的知识,拓展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这时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起来。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到一两点相应的知识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那么我想,学生也会爱上语文的学习,久而久之,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在理解前两句的时候并没有太大问题,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其中的意思。然而对于句子的后半部分,“善莫大焉”学生理解上就出现了偏差。

于是,我便和学生一起来分析理解。

首先,我告诉学生在文言文中“焉”这个字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呀”、“阿”这样的词语。“莫”是“没有”的意思。

针对于“善”这个词的理解,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在古代,大臣给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建议皇帝取消打猎的行为,于是皇帝说:“善”!

当我说完:“善”之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嗯?”了一声,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猜到他们可能没有理解,我于是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而后,我问学生:“皇帝到底有没有采纳这个大臣的建议呢?”大多数学生说:“采纳了!”“那在这里,“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好还是不好呢?”学生:“哦!”地一声,恍然大悟。于是学生理解了,“善”就是“好”的意思。理解了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也就理解了。

出现在课堂上的小插曲却给我带来了灵感和启示,这也和朱教授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确实,我们在课上讲的知识有些学生已经学会了、不是那么新鲜那么感兴趣了。这时候,为了能够再次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我们要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应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保持与时俱进,要求学生多看书多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学习、坚持阅读,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也唯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让每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评课最后,朱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语文课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仅仅是好学生、反应快的学生的课堂。语文课是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课,不管这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即便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要让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帮助下能有所收获,获得知识和自信。这才是语文教师要起到的作用,也是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的样子!”

评课后反思

朱教授的评课也给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诸多思考,其中很多意见都是发自肺腑的语重心长的嘱托。在课堂教学中,我也会继续踏踏实实让学生写好字,好好写字,把每一个字写好。对于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要坚持落实到每一节课,渗入地、踏实地让学生掌握好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在每一次体验活动中、每一次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人文情怀,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感谢朱教授细致的评课及谆谆教诲,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体会,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想法,每一次学习也给我接下来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了动力和生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