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节,我们为女性跑者准备了这篇科普文章。其实,男跑者更应该看看,珍惜一下你周围的姑娘们,如果你要把另一半也带入跑步,这些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国,跑步这项运动大概是从 2014 年前后开始真正火起来的。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跑步,其中也不乏能顶半边天的女性。
据统计, 2019 年中国全/半程马拉松项目总完赛跑者中,女子占 25.37% 。虽然在这个比例上已经有了大的进步,但较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少差距。在发达国家,女性跑者的比例基本上与男性持平,有些甚至高于男性。但是日常慢跑,姑娘们还是挺多的,五公里十公里出出汗的,其实都不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男性跑者,女性跑者在激素水平、身体构造、肌肉质量等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在跑步方面有优势,也有劣势。本文通过很多科学研究,去探索女性跑者身体的特征,帮助每位女性跑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跑得更好,更健康。
虽然女性跑者在速度方面不如男性,但在耐力方面,却是有优势的。
有统计学家分析了 1815,091 份马拉松跑者样本,其中 68.48% 为男性, 31.52% 为女性。然后发现,女性在马拉松中维持配速的能力比男性更好,掉速的情况并没有男性那么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影响耐力运动水平主要的几个因素:1 )能源物质的储备,2 )氧化脂肪供能能力,3 )调节体温的能力,4 )耐受高温以及承受脱水的程度等。
那从女性的生理特性来看,第一:相比男性,女性的脂肪更多,利用氧的效率也更高,也就是把贮存的脂肪转化成能量的效率更高。
第二:女性身体表面比男性更大,全身的汗腺分布更均匀,血液循环系统更好,所以散热效率也更高,能更好的控制出汗量以及更小的脱水危险性。
所以女性跑者的抗疲劳能力优于男性,耐力更强。
如果马拉松跑的距离更长一些,那随着日益科学的训练,也许不久的将来,女性的成绩超越男性也不是不可能。
耐力好是女性跑者的一大优势,但由于身体构造的特性,导致受伤的概率更高。美国卫生研究院( NIH )的研究显示,女性在运动中膝盖受伤的比例是男性的 4 倍。
这主要是因为盆骨的不同。由于盆骨更宽阔,使得女性有更大的 Q 角。 Q 角是指胫骨结节和髌骨中心的连线与髌骨中心和髋骨髂前上棘之间连线的夹角。而更大的 Q 角意味着膝盖更容易内扣,让髌骨在膝关节运动时受到的压力增加,从而增加受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