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什么地位,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4-30 15:37:39

词人已经萌发了弃政从田之念。他不愿意做违心之事。他已经厌恶了这个丑恶的官场,他应该急流勇退了,但是词人自己胸怀磊落,他的退隐绝不是贪图享乐,这是一种不得已,别无他途的选择而已。

1181年冬,辛弃疾改任两浙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兼检察官。但随即遭到主和派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已回到刚建成不久的新居过退隐生活。

在这个新居,他们一家五口快乐地生活着。辛弃疾喝着酒,他的妻子亲热地陪着他,他们聊着天,悠闲自得。他们平平淡淡,幸福的生活着。

大儿子已经长大,担负着豆地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些辅助的劳动,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调皮地玩耍,你看他在莲蓬上躺卧着,剥着莲蓬吃。这是多么温馨恬淡的村居生活啊!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88年冬天,好友陈同甫到上饶拜访辛弃疾。陈同甫为人才气超迈,议论纵横。他积极主张抗战,所以他也遭到朝廷投降派的反对。他心中郁闷,到辛弃疾家中小住。两个爱国志士互吐心声,他们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报国无门的苦闷,他们敞开了心扉,互为知音。后陈同甫告别,奔赴抗金前线。辛弃疾和他互相唱和,写出了慷慨激昂的一阕词《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弹劾后,他常常闲游于博山道中,这里风景如画,但是他却无心赏玩,眼看着国家日益衰败,可他却无能为力,满腔的愁绪无法排解,写出了千古之“愁”《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看着表面的云淡风轻,天凉好个秋,内心却是深沉含蓄的。报国无门,却又不便表达出来忧国忧民的情感。所以用天气之愁表达内心真正的忧国之愁!

1192年,辛弃疾再度被启用,但只是暂时的,基本就是呆在上饶一带。

1194年,辛弃疾再次被弹劾免官,这是他回到了江西铅山的瓢泉新居。55岁,再度削职闲退。虽然常常寄情于山水,托兴诗酒,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他内心愤懑的曲折反映,他积极用世,忧国忧民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的。

1203年,辛弃疾64岁,悠悠岁月,他已到风烛残年。登上北固亭,想起了中原故土。他站在长江之滨,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的地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了《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是什么地位,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5)

1205年,闲废已久的辛弃疾又被启用。从表面看,朝廷似乎对他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主战派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他知道他这次出山的处境孤独危险,他知道“廉颇老矣”很难很有所作为。同时他又对朝廷轻敌冒进的做法忧心忡忡。这种忧深思远的情怀交织心理充分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千古咏诵名篇《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是什么地位,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6)

这是辛弃疾的压卷之作。

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许多北伐抗金的大好时机,使自己南归四十多年,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

从这词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时代的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有机的交织在一起了。

1207年9月,辛弃疾带着满怀未尽的遗愿含恨去世。第二年,宋金签订不平等协议,南宋再次以耻辱换得苟安。

辛弃疾一生起起落落,壮志未酬,至死未能收复中原,没有回归故土。

辛弃疾最终还是以“稼”为“轩”了,永远没有回到中原。

辛弃疾是什么地位,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