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社所属“统一企业”回复本刊:“依《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定义,我司美研社燕窝胶原蛋白肽风味饮品属于饮料,其透明质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应采用《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法》T/SNHFA 012—2021执行检验,贵单位采用《透明质酸钠》QB/T 4576-2013并不适用于添加透明质酸钠的饮料中透明质酸钠含量的测定,其测定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饮料中透明质酸钠含量。”
娃哈哈亦告知本刊:“‘娃哈哈轻奈透明质酸钠气泡水青柠味’产品执行标准是GB/T 10792-2008《碳酸饮料(汽水)》。”其也表示本次采用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检测其产品中的透明质酸钠含量,认为“透明质酸钠在产品中添加量为20mg/100mL,其含量远小于纯品,根据本公司研究发现该检测方法对于添加少量透明质酸钠的饮料由于产品中有其它物质干扰造成显色异常,故该方法并不适用。”
部分食品中的玻尿酸或不稳定根据用途和技术要求,玻尿酸可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医药级别的玻尿酸对于质量和纯度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化妆品级,最后是食品级。
玻尿酸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当透明质酸钠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来使用时,有要求其产品接近中性。这是因为,透明质酸钠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条件下,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影响了其稳定性。
参考QB/T 4576-2013《透明质酸钠》的规范,也要求pH为6.0~8.0,即接近中性。
作为新资源食品的“玻尿酸”,添加在食品中是否稳定?
本刊对其中6款口服玻尿酸的pH进行了测试。检测结果显示,其pH在3.3~4.4,呈酸性,这说明作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的透明质酸钠可能会有部分降解,即我们能从6款口服玻尿酸获取的透明质酸钠有可能要低于商家的添加量。
其中,娃哈哈、POLA宝丽、SMEAL三款pH最小,酸性最强,添加到这些食品中的玻尿酸可能更为不稳定。
此次,产品类型为糖果的另外6款口服玻尿酸,pH项目因难以开展并未测试,包括Swisse Me、白云山、WONDERLAB、黑零、中粮、碧生源。
负责此次测试的工程师表示:“由于糖果是固体不能直接检测pH,如果用温水去溶解之后再测定,水的温度会影响pH的最后的结果。”
口服玻尿酸,是驻颜水还是智商税?2021年,被称为“中国口服玻尿酸元年”。
其实在2008年,透明质酸钠获批“新资源食品”,不过使用范围局限于保健食品原料。基于透明质酸钠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批准使用情况,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批准透明质酸钠可扩大使用范围,用于乳及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
这让玻尿酸市场再次沸腾。但是随着玻尿酸食品的面世,来自行业和消费者的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目前玻尿酸食品没有新的数据去支撑,只是食字号,所以不能宣传其功能性。‘食品中的玻尿酸在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之后,是经过什么通道作于皮肤的?’这个问题医学界暂时没有找到答案。”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曾表示:“玻尿酸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玻尿酸,基础原料都来自饮食及代谢产物,根本不需要补充。”
对于口服玻尿酸能否“美容”,目前能支撑其有效性的相关试验数据不多。
这些试验部分由生产透明质酸钠食品的厂家赞助,部分声称是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主流试验结果表明,每天口服玻尿酸的补充剂量在120mg~200mg,达到一定的时长后(1-3个月),对改善皮肤的水润度和保水性、弹性有帮助。
再看此次测评的12款口服玻尿酸,每独立小包装提供的透明质酸钠仅为0.091g~1.51g,以含量最高的Swisse Me计算,即使以最低摄入量及最短时长计算,也相当于每天坚持食用795g该种软糖1个月,才有可能产生“补水”效果,这样算下来费用已超过50000元。
就安全性而言,并不是人人皆可食用玻尿酸。国家卫健委指出,透明质酸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此外,玻尿酸每天推荐食用量应不超过200mg。
4款真“0糖”玻尿酸“零食化”后,糖含量是一个潜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指出,过多摄入游离糖会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通常,当我们在谈论食品中是否“含糖”或“碳水化合物含量”时,指的是可以被人体利用产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
根据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0糖”实际指糖含量(单糖和双糖总量)≤0.5g/100g(100mL),而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没有糖”。而“低糖”则是指糖含量≤5g/100g(100mL)。
参考中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对“高糖食物”的定义,每100g(mL)食物中糖含量超过15g称为“高糖”。
测试结果显示,12款口服玻尿酸的总糖含量为0g/100g~56.8g/100g。其中,黑零、娃哈哈、POLA宝丽、Swisse Me低于0.5g/100g,属于“0糖”。姿美堂、WONDERLAB、美研社、北京同仁堂、SMEAL低于5g/100g,属于“低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白云山,每100g软糖中总糖含量达到56.8g,属于“高糖”食品。本刊留意到,白云山配料表排名第一的是“麦芽糖浆”,其主要成分的麦芽糖是一种双糖,代谢后会分解成单糖(葡萄糖),消化吸收容易导致餐后血糖的迅速升高。
经本刊换算,一包80g的白云山透明质酸钠水光夹心软糖(含VC)总糖含量为45.4g,食用一包将接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每日最高限量(50g)。
WONDERLAB、Swisse Me糖醇含量较高喜欢甜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要达到“无糖”,又要保住“甜味”,就需要甜味剂的帮忙。
根据甜味剂的营养价值不同,市面上的甜味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营养型甜味剂,例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含有一定的热量;另一种是非营养型甜味剂,例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热量几乎可忽略不计。
此次本刊选择了口服玻尿酸中的三氯蔗糖、山梨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和赤藓糖醇四种主要的甜味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仅白云山没有检出上述任何甜味剂。该款产品宣称添加了山梨糖醇一种代糖,而山梨醇的结果显示为“未检出”。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是完全不含有该种代糖;二是该种代糖含量低于检出限。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白云山这款产品与宣称标示不符;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过低的代糖是否还能起到“减糖”的目的,有待考究。
《消费者报道》将检测结果与疑问发至给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咨询,但截至发稿时仍未获得企业回复。
姿美堂、POLA宝丽、SMEAL、美研社、娃哈哈检出三氯蔗糖(蔗糖素),含量在0.0395g/kg~0.145g/kg,三氯蔗糖是一种高倍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相对甜度的600倍。
糖醇类使用量最高的是WONDERLAB,麦芽糖醇和赤藓糖醇两者之和为42.5g/100g,其次是Swisse Me,为38g/100g,这两款在主观试吃中也被认为“较甜”。此外,中粮、黑零两种糖醇类含量也超过10%。
糖醇好处多多,但是不宜过量食用。
摄入过多糖醇一般具有缓泻作用,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等消化道症状。美国FDA、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相关法规要求,如(美国)当合理可预见地食用量可能导致每天摄入50g山梨糖醇时,标签上需注明“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
因此,为了确保消费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当添加糖醇超过10%的产品,建议商家应注明“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等提示。
主观试吃:黑零、WONDERLAB受青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销售国,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口服玻尿酸仍是非常小众的食品。
在电商平台上,口服玻尿酸的产品类型主要有糖果、饮料两种。玻尿酸“入食”,给了消费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在食品中添加玻尿酸,真的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吗?味道怎么样?
本刊招募了10名志愿者,对12款口服玻尿酸的香气、口感作出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