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提到咏诵诸葛亮的七律,就不得不提杜甫的这首佳作。
此诗通过“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对诸葛亮高度赞扬;“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满含作者对诸葛亮的赞誉、同情,满含不甘。
全诗句句有理有情,层层渐进,绝不空谈空忆。读此诗,一个智慧的化身,一个军务繁忙、不辞劳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劳苦功高的蜀丞相形象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首诗通过诸葛亮星坠五丈原的典故,抒发对蜀丞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和竭智尽忠的敬仰,对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和投降误国的谯周进行了无情而辛辣的嘲讽。
全诗一气呵成,深沉隽永,辛辣遒劲,气势雄浑,含蕴深厚,令人叹服。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这是一首精彩的怀古七律,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一统天下而深感惋惜,抒发其时运不济、英雄末路的无奈。
此诗铿锵有力,言辞激烈,对劳苦功高的忠臣进行褒扬,对懦弱昏庸、投降误国之主加以贬斥,对力主投降、苟安偷生的奸臣进行了辛辣讽刺,精准生动,入木三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到咏诵诸葛亮的“压卷之作”,那只能是杜甫的这首《蜀相》,任何其他诗作都无法与之争锋。
此诗写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于第二年游历武侯祠时,借游览古迹,抒发其对蜀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表达了无限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诸葛亮精准绝妙的写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对待诸葛亮最深情的敬挽。
全诗哀婉有致,有景有情,“情、景、论”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笔调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穿透古今、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