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得“好坏对错”拿什么衡量?
迄今为止没有标准,或是说各家有各家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以己之形态贬彼之动作。要真正做到客观,就必须从太极拳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细细分析。好、坏、对、错,非常重要,如今的太极拳界“看拳”要比“练拳”麻烦,想和别人友好交流比登天还难。
一个无伤痛痒的小问题,就能争论得破口大骂,这就是因为衡量的标准不够客观。一直以来,不会练拳的朋友,看拳的时候是一头雾水,甚至连练会太极拳的人看拳,是先认表演者的名气,然后才能说出好与不好。只要是冠以大师的头衔,就算是要躺着打拳,也会被夸赞的“一塌糊涂”。
太极拳是一个多种要素合一的拳,不能仅仅从某个侧面分析,外形和内在都是重要的。太极拳被很多人说成是重意不重形的。后来另有些人拿出“得意忘形不等于痴呆无形”等等的道理来反驳。最终是争吵不出个结果,一拍两散。如果要交流就一定要有交流的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首先就要弄清楚衡量“好坏对错”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太极拳练习者约有3亿,为什么却一直与奥运会无缘?为什么如今的比赛,总是拿一些与太极拳无关的舞蹈、体操,这些其他门类的难度动作来衡量?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而统一的标准造成的。但是这一统一标准的建立又谈何容易?
太极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武术门派,其标准的制定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确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太极拳又发展出了众多的分枝。可就是因为这种分枝形成的变化,使太极拳的衡量标准失去了尺度。各有各的老师,标准又如何来衡量?
追溯数百年前古老的打法虽说不现实,但是今人却有今人的智慧。我认为,如果以太极拳的组成部分一一分类来分类衡量,甚至可以做到陈、杨、吴、武、孙等各式太极拳同台竞赛。
这就要从太极拳的“作用”和“组成部份”来衡量。太极拳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养、练结合。“养”就是指养生,“练”就是培养技击本领。如果您所练习的太极拳,作用和这两点完全无关,那就可以断定,它不是太极拳。
如果有这两种作用,那就可以往下进一步分析了。先看太极拳的组成部分:导引术、吐纳术、武术、中医经络学、道家阴阳哲学。这些基础的“组成部分”能与太极拳的“养练结合”相呼应,就是很出色的太极拳,反之则不是很出色。下面会具体说明:
1.导引术
它是太极拳松柔劲的组成部分,是身肢放长、动作连绵不绝的基础。拳式中的合理衔接,即“转换折叠”正是靠它来体现。任何不符合太极拳身法的动作都有可能破坏导引术的练习。(身法:需领顶劲、气沉丹田……等等,这里不细说了)身法都对,仍然需要继续分析。是否做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尤其是发力后的转换衔接是否流畅,动作有无过渡的凹凸起伏等等。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反面教材就是“胡乱发劲”。有些人“金刚捣碓”转到“懒扎衣”的过程,一连发劲好几次,生怕别人不知道太极拳有发劲。导引术的体现可以说是一塌胡涂。如果称其为太极拳,那也是少了一门“导引术”功课的太极拳。仅导引术这一项的分析,就能明显看出目前比赛规则评判方式的不足。跳得高、打得低、发力多、舞得慢,并不是导引术的体现。如今得高分数的主恰恰是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