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如何训练平衡能力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29 19:28:35

跆拳道如何训练平衡能力,(1)

如何进行教学这是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然而,你的父母大学学历,他们就能直接赋予你大学阶段的学识吗?答案是不能;类似的,当你是一个红带甚至黑带的学员,你就能赋予另一个新学员同等的级段技能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当你阶段性的获得级段时,你所熟悉的训练方式往往只适合自己,而不是具有普适性,当遇到学习方式和你不一样的学员,你就束手无策;学习周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你觉得为了练好一个后踢耗上半年可以接受,但遇到半年内就需要外出升学的学员,学习节奏就不适用;出勤率方面,你当初每周来三次课,每个寒暑假天天泡在馆里,还持续坚持了四年多,但这不是多数学员能做到的;所以对于不同的学员来说,教学进度,学习周期,出勤率,运动量等很多变量需要重新协调;由于这些复杂的自变量的存在,教学工程就变成了一件复杂的项目管理。

一、怎么去解构拆分技术动作?(技术动作本身的构成为哪几个分解动作)

教学时就需要把技术点解构,分为多个容易理解的部分,比如分解动作一,分解动作二,分解动作三,一般三就可以了,拆多了反而不容易记住;分解动作没问题了,再连贯起来练习,但是要明确一点,做分解动作时旋转或移动的惯性是没有的,而连惯动作时是存在的。

从攻击方面来说,腿法主要三种发力模式,弹踢,勾踢,推(刺)踢,这些单式动作,是基本的技术元素了,不必再进行分解了。

如果我们把一个技术动作比作西瓜,那么你不能要求学员一口把这个瓜吃进去,你得把一整个瓜切分成若干小块,照顾到他可以入口消化吸收的分量,吃不完的先放冰箱里,让他明天再来吃,明天吃不完放到后天吃完;如果非要让学员一口气吞下去,那就是在做无用功,会受到各方质疑。

比如马步冲拳,一只手进行拉收的动作,另一只手进行打出的动作;可以先分别练习拉收的动作,再分别练打出的动作,最后再综合起来,一只手拉收的同时另一只手打出的动作;这就分为了三个教学阶段,能让新学员更容易接受。

一个前踢也罢,一个横踢也罢,一个360横踢也罢,虽然对于已经融于习惯的黑带习练者而言好比一只小草莓,对于新学员而言,却是一个大西瓜,领悟力强的,可以在拆分成3个分解动作之后,一次课内教完,悟性一般的,可以考虑两三次课教完,一次课教一个分解动作。

单式动作包括(单脚发力),前踢,下劈、马步冲拳。复式动作(两脚同步异向协调发力),

横踢,横踢可以拆分为提膝 转脚转胯 弹踢收腿落地,一种加了变向的前踢。

侧踢,侧踢可以拆分为提膝 转脚转胯 蹬踢收腿落地,一种加了变向的推踢。

后踢,一种加了变向的推踢,比侧踢还多了一个拧腰转身的动作。

后旋,一种加了变向的勾踢,动作前半段为后踢,后半段为横向的勾踢。

格挡(双手的同步异向动作)。

组合动作,比如横踢接360度横踢,横踢接下劈,理论上按照先后顺序,任何多个动作都可以组合在一起;只是要考虑旋转的惯性或移动的惯性,也要避免受伤。

重点加强,比如将弹小腿这个体能要点单独提出来强化,比如做背靠墙的弹小腿,20次X3组,以此来达到辅助前踢的目的。

二、怎么去解构拆分教学训练的框架?(技术动作关联体能构成为哪几个专项)

教学的框架包括:基本动作 基本体能 技术动作 器械训练 模拟对练。

人类基本动作,爬、走、跳、跑、滚翻、投接等。

体能训练包括,耐力、力量、柔韧、协调、反应。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腿法、竞技腿法、特技腿法、基本手法、品势、组手。

器械训练包括,空击训练、护甲训练、击靶训练、沙袋训练。

模拟对练包括,着甲约束对练、着甲自由对练。

爬的动作可以训练人体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滚的动作可以强化前庭的平衡能力,投的动作是可以强化推或冲拳的协调性。

人体就像电脑的硬件,体能就像资源系统、而各种腿法只是软件(程序);所以我们要确保学员有一个好的体质(肌力和耐力),然后是各项体能(柔韧和协调),最后才是各项腿法。

体能方面,耐力的获得主要通过有氧运动,这时需要原理讲解、姿势纠正、运动量控制等环节;肌肉(力量)的获得主要通过无氧运动,需要原理讲解、姿势纠正、运动量控制等环节。

比如马步冲拳,需要配套的辅助动作包括拳卧撑和跳扭腰,还有深蹲,拳卧撑可以纠正出拳的峰面,跳扭腰可以提高腰胯的协调性,深蹲可以提高下肢的稳定性,在踢击或打击时支撑脚可以更稳定。

三、怎么去解构拆分一个教学周期? (技术动作完整周期构成为哪几个阶段)

切入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早了会打乱后面的学习进度,迟了会让学员陷入赶不上同学的焦虑;什么时机进入教学,需要考虑的变量包括已经完成的课时数,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

教学的分段,分为几次课完成教学,需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比如横踢,悟性高的可以一次课完成一边腿的完整动作,悟性低的可以两三次课完成。

技能的养成,教学完成之后的技能成型,通过两三次课完成横踢的学习,并不是完成学习就成功了,还需要经历一个定型期,在长达半年内不断的加以纠正,一般半年之后可以成型。

技能的强化,技能成型之后,开始进入更高阶的应用,比如横踢成型之后,进行360横踢的学习,360横踢成型之后,进行竞技场合的应用学习。

技能的应用,竞技中的应用、特技中的应用,在进行约束对练一定时间之后,再进行自由对练,如果没有经过这个流程,就会有些学员惧怕着甲的自由对练。

技能的总结,当学员经历了空击阶段的技能学习、踢靶阶段的姿势纠正、沙袋阶段的力量强化、着甲对练的竞技模拟,特技表演的极限挑战,可以让他对该项技能动作发表自己的领悟心得。

在项目经理眼中,工程是若干道工序和材料的有机构成,在工程师眼中,产品是由一个个零件构成的,而一个个零件本身的制作又是什么工艺,拆分解构技术动作是教练的基本技能,正如庖丁对牛身体结构的熟悉,正如产品工程师制订物品构成清单BOM,教练也需要制订技能的动作构成清单,并且知悉每个组成部分的打造工艺。

四、古今武道的训练模式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在古代,手套(和牙套)没有多好的代替材料,一个左勾拳过去,你可能左手骨折,而你的师兄可能就满地找牙了,所以在那时候,谁能舍命陪你玩拳击?而拳套、护头、拳靶,(同样是现代化工材料制成品,训练爆发力和实时空间感),除非你的师兄弟是大力士的类型,手上拎着中型沙袋,还能进退自如让你练踢打。

现代的软垫让人十分潇洒,打滚完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说发泡型地垫(又是这种材料)还可以用沙地或草地代替的话,你每次要带走很多细沙(藏在头发里),偶尔在上面滚一滚还不错,所以在古代,能学习练就,也能日常维护基本战斗力的就不能靠上面这些。

护具靶具都是现代化工材料制成品,而这些重量轻巧又能很好的吸收打击力的靶具,在攻防对练方面,以及在培养实时距离感和保护拳手不受伤方面都是极大的进步;更别说受益于现代工商业,作为消耗品,它还比较便宜,所以,并不是古人不聪明,而是没有这种材料,现代的自由对练模式在古代就玩不转(至少不会像现代这么普及)。

古代没有发泡式材料,也就没有拳靶脚靶和地垫等工商业制品;相比现代,古代武者很难进行安全的无约束对练,这也是他们强调套路练习和约束对打,以及“寸止”的原因,这是他们的保护机制。

和现代文明(工业产品和分工模式)相结合,以最大化的提高训练效能,这大概是日韩武道稍胜于其它东方(中印)武术的原因吧。

跆拳道如何训练平衡能力,(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