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方面,康师傅2015年的财报显示,当年康师傅就已经有30,000多名业务代表第一批开始使用新开发的手持业务管理系统,每天即时上传和掌握超过100,000多个销售终端的情况。
这有效提升了业务代表的工作效率,以及对库存、竞品等讯息的透明度。
后来,康师傅发布的“师傅通”App内嵌了人工智能分析模块,并打通了高德地图、大众点评等十多个生活消费大数据源,康师傅的数万名业务代表也能够快速掌握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各区域存在的商机。
而2018年,康师傅在ERP系统升级启用了原物料智能管家。通过系统自动模拟的计算功能,能够让康师傅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达到采购时间、数量和细节方面做出快速分析、预估和调整。此次改革可以让康师傅与上下游企业共享未来长达18个月的滚动需求计划。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这点非常重要。原材料的新鲜程度、成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整体发展优势,而这单靠此前的人工和经验是做不到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却能较好地解决这种需求。
康师傅借助机制、系统和平台,能够实现很多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如系统会自动提醒经销商可以参加促销活动,给出商圈机会和消费者需求的研究、洞察;业务代表出去拜访客户,路线会被记录下来,相关数据会被上传到系统里面去,再提供优化的线路。
在供应链方面,康师傅积极向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分享业内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与经验,并开放自己的数字化技术平台,鼓励上下游企业参与学习、交流和探索。
也因为在这些表现出色,不久前,康师傅从近百家在华企业(包括在华运营的外资公司)中脱颖而出,入选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优秀案例。
04、真正的数字化,需要“一个交响乐团”
也因在数字化方面的出色应用,前不久,作为全球顶尖商学院之一的哈佛商学院将《数字化的成功离不开信息流、金流和物流的三流整合和》、《企业数字化的成功还取决于如何领导供应链的数字化》等4个彰显康师傅特色的案例,纳入其视频案例教学库。
但是,面对已然实现的组织内外部合理化及优化,顺利转型数字化,以及今年上半年业绩出色等成果,康师傅没有过多的“沾沾自喜”,它反而又开始反思:未来还需要补充什么能力,才能够持续获得成功?
康师傅给出了两个核心的答案:
第一,强化物流和信息流,实现真正的“三流合一”
应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群体多样化的需求,康师傅早已加强主管和基层人员的培训,以更好地发挥前线与后台人员的灵活性,更好地抓住商机,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不难发现,康师傅今年上半年能交出营收和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主要得益于公司的快速响应和积极应变。
但是,物流未来需要更加灵活,更加深度地去变革。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地方突然出现路不通、改道等情况,或者某个商圈、区域的需求量突然发生改变,产品和服务需要被重新分配到居民区,这需要有捕捉信息的灵敏度,以及弹性调整、随机应变的能力。
此外,对于康师傅而言,数字化的下一步是怎么样能够把物流、金流和资讯流整合起来。
第二,发展朋友圈,打破“最后一公里”的数字壁垒
数字化意味着工厂、经销商、店家等都不能是信息孤岛。从经销商到批发商,再到小店,整个过程的数据信息都需要被打通。
现在康师傅公司内部,康师傅跟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之间的数据已经是透明的了,但未来还要往前走一步。
要想和小店家达到某种程度的连接,这个“最后一公里”,是具有挑战性的。但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未来是一个“数字生态”的概念,需要行业内各参与者用开放的心态去看这件事,愿意试验。
中国有很多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的数字化供应商,应该有专业的供应商来做这件事。
“相信对的事,总会发生。”
正如康师傅的CEO韦俊贤在哈佛商学院案例分享时所说:“我希望它(数字化)是一个交响乐团,跟不同的人一起协作,谱出一个很好听的交响乐曲。”康师傅已经在联合供应商、经销商和电商等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实现这件事。
2018年康师傅陆续签约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苏宁小店等新零售渠道,2020年再传出康师傅签约腾讯,共建“全链路数字化”,带动产业链升级的好消息。
目前,康师傅数字化已覆盖各个业务环节。据康师傅官方发布,在即将举办的首届 “康师傅数字伙伴年会”上,康师傅将从覆盖各业务环节的上百个数字伙伴中,挑选9家有代表性,突出贡献的企业,给它们颁奖。
这一方面是整体输出康师傅已经在各业务环节构建的数字化能力,帮助行业伙伴一起升级,助力国家的“数字中国”战略;另一方面,将帮助这家传统食品巨头企业成长,助力它用效率跑赢疫情的数字解决方案伙伴们推上了时代的舞台。
虽然这是一家传统食品巨头企业率先发起的事件,但它是一个打破壁垒的跨界分享,而且,显然对更多的业内人士有参考借鉴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