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的法国,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当时法国国内拥有94个师,3000多辆坦克,1600多架各类型作战飞机,100多艘潜艇,近70艘各类型战舰以及一艘航空母舰,在士兵数量上,约有250多万。
德国在战前约有140多个师,2400多辆坦克,5000多架各类型作战飞机,300多万士兵。在海军方面的数据笔者暂时没有找到,但在这对比中影响不大。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其实法国在军备上与德国相差不大,更何况德国的是战前军备数据,在攻打法国前,还在侵略波兰、挪威、丹麦等国时花费了不少兵力。
同时法国还有英国的帮助,毕竟唇寒齿亡这个道理英国还是懂的。如果法国沦陷,下一个受到威胁的将会是英国,这中间只隔了英吉利海峡。
这样一看,似乎法国的条件更加优越,那为何还是败于德军?而且只用了42天。
计中计:“曼斯坦因方案”在攻打法国前,希特勒曾有两套作战方案摆在眼前。其一为一战时“施里芬计划”2.0版的“黄色方案”,利用闪电战快速的优势,攻占比利时后迅速对法国发起总进攻。其二为曼斯坦因将军所出的“曼斯坦因方案”,直接从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出兵,能够给法国带来出其不意的打击。
曼斯坦因
但当时包括希特勒在内,德国不少高级将领都认为曼斯坦因这一方案过于激进冒险,因此选择了较为保守的“黄色方案”。那为何最后德国还是翻越阿登山去入侵德国呢?这还得从一名迷路的军官说起。
当时那名军官乘坐飞机,打算在比利时境内考察地形,为“黄色计划”铺路。结果在考察途中迷了路,不得已在比利时境内降落。这一行动无疑引起了英法的关注,认为德军将会从北边比利时入侵法国。也因此,德国不得不放弃“黄色方案”,采用“曼斯坦因方案”。
从法国的角度看,接壤德国的东部地区有马奇诺防线,德国绝不敢明目张胆从那边过来,除非想不开。而阿登山区地势险峻,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也没问题。因此德国只有攻占比利时后,从北部入侵这一选择。
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图
真实的情况,比法国想的多了一维度。德军将部队行军路线分为3路,第1条最先出发,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当然所带的士兵也是最少的。第2条紧随其后,北上进攻荷兰、比利时两国。
英法联军早就猜到德国会这样,他们认为去马奇诺防线的那支德军,只是佯攻,真正意图是”声南击北”,故立马将国内的主力部队调往北方,迎接即将攻破比利时的德军。
可谁知,攻比利时的那支军队,依旧是佯攻。就在德国看到法国主力部队北调时,立即派出第3支主力部队,奇迹般地穿过阿登山区,横冲直撞地进入法国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