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9相加等于多少,9个9相加需要加几次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31 10:40:04

我想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团,为什么《道德经》是分为八十一章的,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我先说答案,把《道德经》分为九九八十一章是为了让它在形式上也体现道的理念。下面是一些细节的探究。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墓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本帛书《老子》,分别称为甲本和乙本,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两种抄本。但是帛书老子无论是甲本还是乙本都只分《德经》和《道经》,并不是按照八十一章的结构来划分的。而且《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而我们现在通行本的《道德经》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且按照八十一章的结构对整本书进行了划分。

从帛书《老子》我们知道,《道德经》刚成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按照八十一章的结构来划分的。那什么时候开始《道德经》被划分为八十一章的呐?我们现在能追溯到最远的是河上公的注本。至于河上公何许人也?他跟老子一样,是个隐君子。除了河上公这个名字之外,没有生平事迹流传下来。

太史公司马迁在《乐毅列传》里面提到过河上公: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据此,河上公是曹相国曹参的六世师,而曹相国是萧规曹随这个成语的主角。这是河上公与曹参这个年代可考的名人之间可以建立的关系,按此推理,河上公大抵是战国中后期的人。

而帛书《老子》据考证,都是汉初的抄本,其中甲本没有避汉高祖刘邦的讳,因此应该是刘邦称帝前的抄本,而乙本避了“邦”字的讳,所以应该是刘邦称帝之后的抄本。按年代推算,帛书甲本和乙本在抄写的时候,河上公的注本应该已经存在了,但是帛书不是按照河上公的注本抄写的,可能当时河上公的注本尚未广泛流传。亦或者河上公本无其人,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被编造出来的,我们无从得知。

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是战国后期的人,它虽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师从大儒荀子,但是他认为自己思想的源头是老子,所以他有《解老》和《喻老》两篇文章,专门讲述他对老子的理解。而他的《解老》篇一开始讲的就是“上德不德”章的内容,可见韩非子参照的也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未按照八十一章划分的《道德经》。按时间推算,河上公的注本在韩非子的时候应该也已经存在了,但是韩非子参照的也不是河上公的注本。如果韩非子知道有河上公的注本,我想他一定会按照河上公的注本去阅读和解释,因为将《道德经》分为九九八十一章是神来之笔,我们下面马上就会谈到这个问题。这更增加了河上公这个人是否存在的疑点。

我们可以确信的、按照八十一章划分的《道德经》通行本是王弼的注本,而王弼是三国时期的人。

所以按照八十一章划分的《道德经》最早可能在战国的时候就有了,但是一定不晚于三国时期。

9个9相加等于多少,9个9相加需要加几次(1)

至于为什么要分为八十一章,大家也是众说纷纭,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说法。但是我们有九九归一或者九九归真的说法,我认为这是《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背后的原因。至于九九归一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把九的乘式列出来,你观察一下就明白了。

1 X 9 = 09

2 X 9 = 18

3 X 9 = 27

4 X 9 = 36

5 X 9 = 45

6 X 9 = 54

7 X 9 = 63

8 X 9 = 72

9 X 9 = 81

首先,每一次加9,十位都会加1,同时个位会减1,十位上增加的恰恰是个位上减少的;其次,9本身为数至极,是最大的个位数。从1开始往上加,加到了最高才是9。但是当我们把9个9相加的时候它变成了81,又回到了1这个数。这体现了一种从低走到高,然后沿着高继续爬高,但是沿着高继续爬高的结果却不是越来越高,而是回到最低点,即回到起点的思想。

这两种现象都包含了道的原理。

9个9相加等于多少,9个9相加需要加几次(2)

首先,道讲的就是阴阳平衡,通俗一点讲就是有得必有失。得是以失为代价而获得的,而失又是得的必然结果。可能凭空讲不好理解,我们拿西方的人权和自由来举例。恰恰是因为西方高举人权和自由的大旗,所以西方世界吸引了全世界最好的人才。譬如说,北大清华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去了美国深造之后就留美了,美国正是因为可以吸引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它才能够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得的部分;但得不是故事的全部,这个得还有另外一面,即失。

出于同样的原因,恰恰因为西方高举人权和自由的旗帜,所以西方对难民有极大的吸引力,中东和非洲的难民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横渡地中海去欧洲,而拉美的难民也是千方百计地往美国跑。但显然,西方其实是不欢迎难民的,接受难民只是出于无奈。譬如,英国脱欧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对于欧盟摊派难民的政策不满。所以吸引难民其实是人权和自由这个旗帜的失分项。那有没有可能只吸引人才而不吸引难民?不可能!吸引人才和吸引难民是同一个行为产生的两个相反的效果,他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无法分割。这就叫有得必有失,每一个行为都会同时产生两个相反的效果,这就叫道。这一个行为就是道生一中的一,而两个相反的效果,就是一生二中的二;而这两个效果的同一性就是二生三中的三。

我们有句俗语叫,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如果吸引人才是吃肉,那么吸引难民就是挨打。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高举人权和自由的大旗就能享受多大的好处似的。其实西方最初提出这些概念的时候心里只想着吃肉,根本就没预料到会挨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东难民没有大量涌入中国?那是因为中国没有做贼,尽管吃不到肉,却也正因此,无需挨打。

其次,九九归一,即把9加9次就回到1,体现的物极必反的原理。还拿上面的人权和自由来说事。西方人刚提出人权与自由的概念的时候,实际上针对的是本国民众,目的是加强本国民众和本土民族的人权和自由,根本就没有包括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人在内。但是难民听到了人权和自由的传说之后,难免心生羡慕,自然而然地会涌向西方寻求庇护。当难民抵达了西方国家之后,西方国家可以有两个选择:把难民当人,或者不把难民当人。从人权和自由这些概念的初衷出发,其实不把难民当人才是正确的选项。但是如果不把难民当人,那就是双标,双标是一种自我否定,而他们又不愿意自我否定,所以无可奈何,只能把难民当人。一旦把难民当人,传说就变成了现实,然后这现实就会吸引来更多的难民。

西方现在有大替换的阴谋论,在我看来,这不是阴谋论,而是确确实实在发生的事情。美国传统白人的比例越来越低,吸引来的拉美难民不断地稀释传统白人的人口比例,并且开始与传统白人争抢资源,政治权利,还有工作机会。至于欧洲,原本是基督教的大本营,但是现在欧洲却在不断地穆斯林化,而穆斯林化的欧洲开始与原来传统的欧洲基督教文明产生文化的冲突。同时穆斯林人口也开始侵蚀欧洲原住民的生存空间,这也是欧洲在右转的动力来源。

这些新的现象,新的状况,都违背了当初提出人权和自由的初衷,导致了这些概念最初希望保护的人的人权和自由受到侵害。所以沿着人权和自由的途径向前走,走到终点却发现,人权和自由早已初心不在。这些概念最初希望保护的人的人权和自由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受到了侵害。

美国高举人权和自由的大旗的初衷,是想让西方文明占据道德制高点,以掩盖他们对殖民地的残暴掠夺、进行奴隶贸易和种族屠*等的种种恶行,结果却没想到把整个西方文明都带到了阴沟里去。这个感觉就像把9个9相加最后却傻了眼,发现居然回到了1是一样的。所以老子说,夫代大匠斲者,則希不傷其手矣。也应了那句俗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先知穆罕穆德孜孜以求却始终未能如愿的梦想,竟然因为西方人自己的愚蠢而有了实现的可能。果然是应了《三体》里的一句名言: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寻求道德优越感的代价是种族的延绵。

所以说,《老子》最初不是以八十一章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只是在内容上阐述了道德的思想,但是在形式上没有体现道德的理念。而按照八十一章划分之后的《道德经》,它不但在内容上宣讲道德,而且在形式上也符合道的原理,使得《道德经》神形兼备。正因此,这种划分被后世的得道者们保留了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你想对道德的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