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时的情形而言,雍正皇帝和河南的科甲官员们已经站到了对立面。也就是说,雍正皇帝派遣弘历前往河南的目的有二:
1、探知弘历在天下读书人和雍正皇帝之间,到底如何选择?雍正皇帝亲口让弘历“不要得罪天下读书人”是一回事,弘历主动选择站位“天下读书人”,和雍正皇帝站在对立面,则又是另一回事。
2、在河南罢考案之前,弘历一直都是站在雍正皇帝一边,坚定拥护和支持雍正皇帝的皇帝权威。雍正皇帝想要维护田文镜,想要保证河南新政的继续推行,就必须选派一个支持自己的人选,就田文镜已经得罪了举朝上下文官的结果来看,弘历是雍正皇帝的唯一人选。
选派刘墨林随侍,又有什么目的呢?
雍正皇帝很清楚此次前往河南的艰辛和“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才会另选一个“读书人”为弘历“背黑锅”,替弘历背负“得罪天下读书人”的罪名。
弘历当然是“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了雍正皇帝的“良苦用心”,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尽情延伸了一番。
和河南生员直接对话时,宝亲王弘历让刘墨林详细记录了河南生员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诸多不满和意见,声称:
“你们的话,我都会如实的转奏皇上!”
可是,等到弘历返回京城,向雍正皇帝汇报河南情况时,雍正皇帝自问道:
“朕实在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意气,替国家想一想,替朕想一想,非要为了少数人的失利阻挠新政?”
弘历则义正言辞的回答:
“儿臣认为新政绝不能停止,田文镜就是有错,为了新政,也绝不能处置他!”
这里面,有河南生员们希望弘历专奏的关于田文镜的错误举措吗?弘历完成了对河南生员们的转奏承诺吗?
并没有!
为什么?
答应河南生员将意见和不满转奏雍正皇帝,乃至用“家长里短”劝诫河南生员恢复考试,乃系对河南生员、天下读书人的拉拢和安抚;在雍正皇帝面前,对田文镜的鉴定站位,乃系表明鉴定站位雍正皇帝、拥护和支持雍正皇帝新政推行的态度。
然后,在面对朝堂文官的质问时,宝亲王弘历就像一个“乖宝宝”站于一旁,让刘墨林担任了“得罪科甲官员”的“代言人”。
也就是说,弘历的河南之行,让刘墨林担起了“当婊子”的骂名,自己却在雍正皇帝和河南生员心中立起了一座稳固的“牌坊”。
如果,河南之行,是弘历在雍正皇帝刻意安排之下的有效延伸,还不足以证明弘历对于雍正皇帝的相对忠诚和拥护,请继续往下看:
02 山东之行的“辣手无情”,弘历的目的何在?在对弘时分析当前朝局局势的时候,廉亲王胤禩提到了宝亲王弘历在山东“*巡抚、*藩台、*臬台,一连*了二十多个官员,竟连旨都没请”的行为,这个行为有多嚣张?
巡抚,乃系一省领导,清朝时期,山东并不置总督官职,巡抚就是山东省的“一把手”;
藩台,乃系承宣布政使,主管一省钱粮、民政,巡抚副手;
臬台,乃系提刑按察使,主管一省刑狱、司法,巡抚副手;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乃系清朝时期省级行政官员的基本组成,也就是说,弘历将山东省级职能官员“一锅端”了!
在雍正皇帝的高压统治下,别说一省之中肯定不会发生整个省级职能机构官员“塌方式”触犯国法,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集体犯错并集体被*的情况,更是绝不可能发生。
为什么?
一省之大,总得维持正常的管理系统吧,总得有个掌事的人吧。
但是,弘历就硬生生的创造了一个特例!
弘历对“犯错”官员的“辣手无情”固然会赢得对贪官污吏零容忍之雍正皇帝的好感,更会赢得一省百姓的叫好和人心,但将一省官民生态硬性破坏,将一省职能机构全部摧毁,真就是对雍正皇帝的坚定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