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选乾隆做皇帝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31 21:27:02

故事讲完以后,皇四子弘历又给出了直击生员内心最深处的“说教”

“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快何如之?难道,你们真的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功名和家族的厚望?你们不要了功名,难道就不想一想,这不正是上了父母妻儿的心吗?这不正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利益”,从来都是直击人类软肋的最有效武器。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从来都是“利益至上”,更何况还是对“利益”追逐最为疯狂的读书人呢!在“科举纳士”的清朝时期,读书、科举能够带给读书人的“利益”有多大,能给带给父母、妻儿、家族何等荣耀,这些生员们不可能不清楚。皇四子弘历正是利用了这份“一击即溃”的软肋,现行瓦解了他们顽固的反抗态度。

可皇四子弘历的说法也有漏洞,毕竟是田文镜先行剥夺了读书人的“利益”,才有了这场“生员罢考”事件。所以,就有头脑较为清醒的生员给出了反驳:

“宝亲王,您讲得都对,但晚生仍然要问,像我们河南这样,就是考上了功名,又有什么用呢?”

按照皇四子弘历的说法,正是因为功名带来的利益,才有了读书人拼命读书的动力。现在,既然利益不再了,还读书干嘛?还要功名干嘛?凭心而论,这位生员的反驳,不无道理。

雍正为何选乾隆做皇帝,(5)

我们再来看下皇四子弘历的回应:

“什么叫功名?功,就是为国建功;名,就是名垂青史!如果读了书,就只想着如何多捞银子多置地,就是当了官也是贪官。功在哪里,名在何方?”

将反驳者的言辞故意夸大,将利用夸大后的漏洞,予以光明正大的猛烈反击。如此反击的目的,不在于战胜对方,而在于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众所周知,谈判中、危机公关处理中,话语权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掌握了话语权,对方就只能顺着自己的话锋继续,就只能被自己带着继续对话,这才是精明所在。

很显然,对方肯定还有追加解释: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受不了田大人对读书人的作践!”

好了,对方成功落入了皇四子弘历精心编制的对话圈套中。于是,皇四子弘历开始采用最常见的危机处理办法——广泛听取意见。

雍正为何选乾隆做皇帝,(6)

一番针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意见发表后,皇四子弘历给出了回应:

“现在,我只能回答你们一句,你们的话,我都会如实的转奏皇上。但是,对于你们今天的罢考,我极不赞成。你们想想,一个农夫辛苦的种地,到了收获的时候,他说天上的太阳太大,地里的庄稼我不收了,行吗?你们辛辛苦苦的读书,到了考试的时候,只因为对官府有些意见,连功名也不要了?”

我们对皇四子弘历的这段话进行提炼:

首先,皇四子弘历对于生员们的意见予以了明确回应:会如实转奏皇上!注意,这是危机公关处理的通用说辞,绝对是一句能够最有效压制纠纷,但却绝对没有半点作用的屁话。既给了承诺,不得罪人;又脱清了所有责任,不危及自己。

然后,皇四子弘历利用“各有分工、各有职责”的官方说辞,让生员们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

再者,将生员们的意见最小化,并用其会得到的利益最大化予以比较,让生员们生出悔意。

雍正为何选乾隆做皇帝,(7)

“安抚”以后,趁着生员们的思想动摇,皇四子弘历并未停歇,而是直接给出了最为关键的*手锏——“威逼”

“何况朝廷的王法、学院的规矩都是不允许的,现在我叫你们立刻复考。凡是现在进考场参加考试的,就既往不咎。若是再有不进考场,不参加考试的,就是和我过不去,和朝廷过不去。立刻革掉生员的功名,按王法治罪。”

“悬崖勒马,便既往不咎”,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谈判说辞,但这种说辞还必须配以“悬崖不勒马”以后会得到的严重惩治后果,才能起到实际效果。从“既往不咎”,到“革除功名、王法治罪”,皇四子弘历精准掌握了生员们“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用复考与否换来结果的鲜明对照,将生员们尚存的犹豫心理彻底击溃。

不管朝廷会如何处理田文镜,也不管科甲官员会如何弹劾田文镜,皇四子弘历此次前往河南的人物就是调查并处理“生员罢考事件”。现在,事件处理完了,生员们的意见收集了;自己的正面形象,于生员中的威望也得以树立,皇四子弘历的这波操纵,就问你服不服气!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