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动作中涉及的手型有,24式太极拳第十四个动作名称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01 16:45:46

套路解析

24式太极拳动作中涉及的手型有,24式太极拳第十四个动作名称(1)

(太极拳)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24式基本动作

手型:

0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

0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0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拢捏,屈腕。(二手法0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02捋:两臂稍屈,掌心协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0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04按:两手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推出后,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05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06贯拳:拳从测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相关学说

陈家沟起源说

24式太极拳动作中涉及的手型有,24式太极拳第十四个动作名称(2)

(太极拳)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闹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其他观点

如陈家沟的陈卜创拳说;唐代许宣平创拳说;唐代李道之创拳说(称“先天拳”);唐代胡镜子创拳说;戚继光创拳说(因其所著《纪效新书》中所载拳图与今之太极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韩拱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大都言之有源;或据拳法名称;或据拳理记载;或据历史源承线索。这些说法也都有附合者。 对于各种论点,持论证者固然言之凿凿,反对者也有声有色。   

有研究者指出:“陈王庭创拳说”所依据的《拳经总歌》与太极拳技理相去甚远,且凭《陈氏家谱}中“陈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及“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的诗句立论太过于单薄,陈王庭历史上也不止他一人,唐豪先生则是混淆了明末战将陈王庭和陈家沟九世祖陈王庭(后者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即文武秀才),再者,在陈氏家谱人名旁注中“拳师…‘拳手”者也并非王庭一人,故所谓“陈王庭创拳说”难以成立。 而且除陈式太极拳之外,也有其他流派太极拳。这些流派均有明确的传承,独立于陈氏之外,甚至比陈王庭所处年代要久远得多。

否定张三丰创太极拳者认为,和尚、道士创拳说是一些人为了神话武术而做的牵强附会,张三丰其人就极为模糊:宋,明两代皆有名“张三丰”或“张三峰”的道士,与武术并无直接关系;加之其中涉及“玄武梦中授拳”之说,更属无稽之谈。顾留馨先生断曰:“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后的一种附会而已”。   

对于“王宗岳创拳”,也有人表示异议。认为王宗岳是中兴太极的大家而非创始人,因其生卒年代有误,在他之前,已有太极拳出现。   

反对“武当山传拳”者,或否认“太极拳”与道教有关,或否认太极拳与炼丹有关。有的进而认为武当山并非内家武术发源地,甚至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对于武术也都是“装饰”之用,与拳技的形成与发展毫不相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