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次数4次,浅睡比例偏高,深睡连续性偏低……哎,昨晚又没睡好。”
莱西颓然地放下戴着智能手表的手,叹了一口气。每天早上醒来后第一时间检查睡眠指标,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但向来睡得浅的她,似乎从来没在数值上获得过成就感。
莱西原本以为,毕业后摆脱了宿舍生活和家长的管教,睡觉时受到的影响会小些。没承想,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加班熬夜成了常态,能维持规律的生活已是难事,不因为纷纭的思绪而失眠就很不错了。
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加班熬夜成了常态。(图/《独自生活的人们》)
陷入睡眠困境的,远不止莱西一个。社交媒体上,年轻人积极讨论着褪黑素的品牌差异、起效时长及副作用,分享传统睡法如吉祥卧、还阳卧、混元卧等的体验,交流并避雷“一口下肚,睁眼到天亮”的茶饮品牌……
原本自然而然的睡眠,在各显神通的攻略的包围下,似乎成了一项“难于登天”的任务。
想睡个好觉,怎么那么难
作为一个资深睡眠“困难户”,莱西能列出来的睡眠干扰项,足以编一本《高敏感人群失眠手册》。
学生时期,她会在每天早上宿舍恢复电力时,被灯管里嗞嗞作响的电流声吵醒;毕业后租房子住,男友比她早一小时上班,她也被迫提前结束睡眠;冲着治愈力养了猫,却被猫咪凌晨时挠房门、进进出出的动静折腾得几近崩溃,回头一看男友仍在熟睡,气得更睡不着了……
为了保证更好的睡眠,莱西试过给自己报健身房。一开始,运动确实能让她睡得更好。但她并不总能按时下班,而运动结束的时间也会随之延后。加上忙了一天,睡前总想找回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主动熬夜,导致原本的入睡计划频频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