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魅力有哪些,论语的价值与特点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1 00:02:06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的核心经典,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记录了孔子及弟子在世时的思想及言行等,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理论,是起悟儒家思想的一把神秘的钥匙,是一本鲜活的君子学修指南。

孔子身处乱世,而能躬行君子之道,如《道德经》所言:“大道废,有仁义”。绝大多数人认为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孔子皆从本心流露,无我无私,无怨无悔,自然而然的演绎了“君子”之道。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如其所言“吾道一以贯之”。那么“一”归何处?又如何“贯”之?纵观《论语》可知,“一”归思无邪,归克己复礼,归仁。

孔子能一以贯之,是否人人都能一以贯之呢?这是我们学习《论语》的关键,也是《论语》能够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党派、超越教派的根本原因。

世人明德修道,其下手处必在于格物慎独,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学者如果能一言一字皆向自己深究,则可经天纬地,参赞化育之道,体孔颜之乐。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是我们自己,我们时而流露出君子的意念,当然也难免有时流露出小人的意念,一阴一阳都是“我”。我们通过学,可以觉悟生命的真相;通过习,可以圆满君子万行。

学《论语》,悟《论语》,行《论语》。《论语》中,问的人是自己,答的人也是自己;孔子是自己,学生也是自己。我们人人都可以和孔子一样拥有相同的良知,每个人都和孔子一样,有一颗圣人之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