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论语》竟然位列四书五经之首而感到费解,因为无论是从思想的深度,还是篇幅的长短,又或是思想理论基础上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儒家经典有点“名不符实”,但是小编后来查询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些春秋时期的时事资料,才发觉这个排列顺序,其实非常的合理。
首先是从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说起,春秋末年是非常不好混的,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各霸一方,征战不断,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士人、大夫、诸侯,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忧。
正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偏偏就做了乱世人,生存、立足都非常困难。
就是在这种严酷艰难的环境中,孔子却办起了私学,招徒讲学。他何以能被当时的社会接受呢?因为他教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不仅仅教“六艺”这样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发展的道理。这个东西可不是人人都能教你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宁可给人一文钱,也不指人一条路。”其实,直到今天,很多人仍是这种心态。给人一文钱,是很容易的,你自己破费不多,别人还会感激你;给人指一条路呢?往往不那么容易,所以,多少带点世故的中国人往往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原因有二:
1. 我把路指给你了,我怎么办?我岂不是要被你超越?
人人都怕自己被别人超越,所以,那些成功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成功历史津津乐道,但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他不会告诉你,他可能还会别有用心地告诉你一些虚假的东西,来误导你。
有人喜欢看那些成功人士写的书,企图复制别人的成功,其实他们更多的是在接受别人的误导。
2. 即使我大公无私,给你指了一条路,而且是正确的,但走这条路要靠你自己。
人生没有捷径,每一条通向成功、通向幸福的路都很长很长,而且很坎坷,万一你走不下来怎么办,万一你走到半路不想走了怎么办?岂不得回过头来怪我?那到时候我担得起这个责任吗?我还是不说得了,或者还是说点假大空的东西敷衍敷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