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阳,当时其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属于典型的老来得子型。不久父亲去世,欧阳修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只好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也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出生于名门的大家闺秀,因为家贫,买不起笔墨纸砚,只好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叔叔平时也很关心他,所以欧阳修还是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是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欧阳修祖籍江西庐陵,北宋时在多地为官,终老于安徽阜阳,那他的后裔如何迁徙到湖南省常宁市和耒阳市的呢?原来,欧阳修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三儿子名叫欧阳棐,十八岁时中进士,历知襄、潞、蔡州。欧阳棐之孙欧阳安世,北宋末年在衡阳郡为官,后来落籍到常宁县松柏镇。下传第八代孙至欧阳兴发,也有人称之为欧阳景渊,不知道是否是同一人。欧阳兴发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携子从常宁县松柏迁徙到郴州瓦窑坪,后来其后代又转徙到耒阳。此后,其后代繁衍生息,迄今已数百年。如今,耒阳市长坪乡石枧村的村民全部是欧阳修后裔,常宁市和郴州市下属各区县亦多有欧阳修后裔居住。
欧阳修对当时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也许,这也就是后人极力推崇和赞美欧阳修的缘故吧!而当年的偏僻小县湖南常宁成了湘南地区欧阳修后裔最先落脚和定居地,青山绿水幸甚!常宁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