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大雁什么地飞来了,什么的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13 06:29:09

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寒露时节,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从凉爽变成寒冷,寒生露凝,即将成霜。

伴随着“寒露”而来的,是浓浓秋意,南方气爽风清、蝉噤荷残;北方露重夜凉,冬寒初显。

伴随着“寒露”而来的,是斑斓色彩,枫叶飘红、橙黄橘绿,菊花耀目、层林尽染。

秋深露重,情思绵长,寒露时节,古代的诗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什么的大雁什么地飞来了,什么的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1)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元稹将寒露的这些特点都化入了诗中,让我们一一解读。

什么的大雁什么地飞来了,什么的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2)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对应的是“菊有黄华”,意思是寒露节气来临,令人突然意识到时光已经走到了深秋,清晨起来看到黄色的菊花一日日绽放开来。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对应的是“鸿雁来宾”。寒露时分,秋风萧瑟,千家万户门前都落满了黄叶,大雁不远万里地飞来。千家与万里,写出了深秋的寥阔与壮丽,

“来宾”意为前来做客,即鸿雁从北方向南飞,一路旅宿各地;“随阳”意为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的固定行为。

什么的大雁什么地飞来了,什么的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3)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对应的是“雀入大水为蛤”。雀鸟化为蛤蜊,令人感到悲伤;农人忙于收获,时时忧心寒霜过早地来临。

群鸟怎么会化为海蛤呢?古人每到深秋,就会发现鸟雀的踪迹日渐稀少,而海边沙滩上却多了很多蛤蜊,它们贝壳的花纹和颜色都与鸟雀相似,于是误以为鸟雀在冬天会变成海蛤。

而寒露的下一个节气便是霜降,此时是秋收的最后时节。如果不抓紧时间收割农田,一旦夜下寒霜,便可能造成粮食减产,所以农民们会心生担忧,怕严霜会提前到来。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最后一句则是通过松柏与前文其他事物做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和松柏一样志气长存,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永远挺拔茂盛,永远郁郁苍苍。

这首寒露诗,内容质朴,既有节气解说的功能,又描绘了寒露风物之美,更表达了个人志向,在他的二十四节气组诗中,也属于上乘之作。

什么的大雁什么地飞来了,什么的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